理学 >>> 化学 >>> 化学物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物理学相关记录588条 . 查询时间(3.147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刘建勇、韩克利团队在含能材料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新型含能材料五唑阴离子(cyclo-N5-)盐的合成机理。现代社会对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该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含能材料的合成和爆炸反应机理的研究。与传统的基于C、H、O、N元素合成的高能材料相比,多氮含能材料具有高放能、无污染等优点,有成为新一代含能材...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化学传感器研究组(106组)冯亮研究员团队合作,设计并可控制备出一种有序双介孔聚吡咯/石墨烯纳米片,以其作为双功能活性材料构筑出高性能、柔性化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平面化集成微系统。便携式、可穿戴、可植入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社会对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其集成微系统的强烈需求。其中,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集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603)研究员王峰团队利用光催化脱羧策略,通过调控自由基中间物在催化剂表面的转化,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长链脂肪酸到烷烃的高效转化,为生物质高效转化为绿色燃料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了准确预测荧光染料TICT态的方法。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是一种会淬灭荧光并大幅降低染料光稳定性的光物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给体或者受体片段逐渐扭转至垂直构型,使得电荷完全分离。抑制TICT的发生能够显著提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满足当前生物单分子检测和超高时空动态分辨的前沿需求,...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健研究员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两面神粒子:设计、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anus Particles: Design, Prepar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两面神粒子是由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通常性质相反)的两个或多个组分构成的具有精细结构的粒子。两面神粒子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表面...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领导的团队与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光伏单晶炉氩气净化回收技术。为光伏晶硅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光伏晶硅制造领域这一技术空白。氩气在空气中含量极低(仅0.93%), 通常作为副产物从空分制氧过程中分离提取,所以高纯氩气生产成本较高。高纯氩气(纯度>99.999%)是单晶硅和多晶硅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净化和保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超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基于羰基化合物转化的有机硼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Angew. Chem., In. Ed. 2019, 58, 15813; Angew. Chem. In. Ed. 2018, 57, 5501;Angew. Chem., In. Ed. 2018, 57, 103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于2004年原创发现的一种全新催化剂——Co-Co2C(钴-碳化钴)基催化剂,历时15年持续研发试验,近期已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气一步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并于26日傍晚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这一重要催化剂研发已列入中科院“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A类战略先导专项重大科技任务“合成气制混合醇联产柴油万吨/年级工业示范”项目,其阶段性研究成果“合...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王爱琴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受邀撰写了题为“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ver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From Nanoparticles to Single Atoms”的综述文章。选择性加氢是指当反应物中含有两种可还原官能团时,其中靶向官能团被加氢而另一种不受影响的过程,在石油化工(如烯烃中微量炔烃/二烯烃的去除)...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题为“Charge-Carrier Dynamics of 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的专论文章。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对半导体发光、光电转化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年,该团队首次在国际上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Bi基钙钛矿纳米晶的发光动力学,发现缺陷态对载流子存在超快...
近日,我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韩克利研究员团队揭示了非铅钠铟基双钙钛矿纳米晶动力学机理。该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变温热注射法成功合成未掺杂及银掺杂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银掺杂纳米晶展现出明亮的黄色荧光,并详细讨论了其自陷激子发光动力学机理。非铅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其无毒性和稳定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具有三维结构和直接带隙的铟基双钙钛矿纳米晶被认为是理想的发光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高进研究员和徐杰研究员团队开展的“邻二甲苯液相氧化-酯化新技术”研究,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成了首套2000吨/年“邻二甲苯液相氧化-酯化”工业试验装置,并于7月完成工业试验,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核标定。72小时考核结果为:邻二甲苯转化率9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收率92.5%、纯度99%。
材料在摩擦等机械行为刺激下所产生的发光现象被称为摩擦发光。由于摩擦发光直接建立了材料的受力行为与发光信号之间的关联,其在力学传感等新一代高技术领域展现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尽管已被报道在工程材料内应力检测、力学传感、能量/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摩擦发光材料受力后的瞬态发射行为从根本上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
近日,我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韩克利研究员团队揭示了低维全无机铯铜卤化物纳米晶动力学机理。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以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子性能在各种光电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这类材料特殊的结构可调性使它们能够形成各种类型的晶体结构:从三维网络、二维层状结构、一维链状结构,到最终在分子水平上形成零维的孤立结构。虽然三维和二维金属卤化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一维和零维金属卤化物至...
羰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羰基合成为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如何实现羰基化合物的高值化利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研究院刘超研究员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基于羰基化合物的转化开展有机硼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 2017, 139,...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