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宇宙线物理学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高能物理实验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能物理学相关记录613条 . 查询时间(2.845 秒)
CMS是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粒子探测器,该实验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5000名的物理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生参加。CMS青年研究员奖(CMS Young Researchers Prize)旨在表彰CMS年轻成员的杰出成就,代表来自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它每年颁发给至少三名成员,认可他们多年来在任何实验领域(硬件、软件、技术、分析等)对 CMS 做出的非常重要和持续的贡献...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魏宝仁教授课题组在带电粒子诱导下碳氢有机分子的氢迁移异构化(hydrogen-migration-induced isomerization)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Isomerization Dynamics in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ragmentation of Ethane Dications” 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
When charged high-energy particles crash past noble-gas molecules, they leave a trail of ionisation in their wake. These tiny signals can be amplified using electric fields, and read out by electronic...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郑波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钟翠作为第一完成人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top期刊PHYSICAL REVIEW D上以BESIII合作组名义发表题为《Study ofe+e−→2(pp̅-bar)at center-of-mass energies between 4.0 and 4.6GeV》的学术论文。
宇宙线是星际空间中的相对论性粒子,它贡献了星际介质1/4的能量密度,调控了星际化学和恒星形成过程,同时也是暗物质间接观测的重要媒介。但是自宇宙线10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其起源一直成谜。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天文学系以及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实验在银河系中发现了12个能把宇宙线加速到1千万亿电子伏特(10^15 eV, PeV)以上的加速源...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这些发现于5月17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2020年4月初的一天,像往常一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王玲玉坐到电脑前,打开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采集到的数据。很快,一个异常信号进入了她的视线。反复检查几次后,她决定把情况报告给她的同事、研究员陈松战,她调整好呼吸,以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LHAASO好像看到了一个超高能伽马光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闪电研究团队博士后张鸿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高鹏等,利用团队自主发展的闪电近地空间效应研究平台观测资料,以及我国空间天文望远镜慧眼卫星(Insight-HXMT)、美国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探测,对亚洲地区TGF开展系统性研究(Lu, Zhang et al., 2019, JASTP)。研究人员首次提...
5月13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项目——“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相关物理和关键技术预研究”2021年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项目例行的年度会议暨结题布置会。本项目已进入结题阶段,为保障项目顺利结题、各课题研究任务顺利完成,会议召开意义重大。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高原宁院士主持。
活动星系核是存在猛烈活动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星系核心,其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伴随着剧烈的光变行为。致密对称源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其射电形态与典型的射电星系类似,但是结构紧凑,线尺度小于1kpc。基于一些观测和理论研究,致密对称源被认为是年轻的射电源,处在活动星系核演化的初期阶段,在经历致密陡谱源阶段之后,将会演化成典型的射电星系。因此,研究它们的高能辐射性质对理解星系演化和不同活动星系核子类统一...
标准模型成功的描述了强、弱、电磁三种力,探索是否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最核心问题。缪子反常磁矩则是判断是否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最精确的信号之一。近日,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Muon g-2 国际合作组公布了最新实验测量值,其与国际理论组给出的标准模型理论预言有4.2σ偏差:相当于偏差仅源于误差的概率不足三万分之一。该结果被解读为给标准模型提出了挑战,被认为是近年来粒子物理...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合作者日前首次合成新核素214U,并在重核区首次发现强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衰变中α粒子形成几率显著增强的现象。相关成果于4月14日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于国际顶级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同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寻找和合成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是当前核物...
在美国费米实验室进行的缪子反常磁矩实验显示,缪子的行为与标准模型理论预测不相符!记者8日从上海交通大学缪子物理团队带头人李亮教授处获悉,他们参与的美国费米实验室缪子反常磁矩实验(Muon g-2)首批结果今天公布,以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为新物理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破解高能宇宙线起源之谜,科学家取得里程碑式突破!2021年4月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的ASγ实验阵列,中日两国研究人员观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弥散伽马射线辐射,最高能量达957万亿电子伏特, 接近1拍电子伏特(1000万亿电子伏特)。这些超高能伽马射线的方向并没有指向已知的低能段伽马射线源,而是弥漫分布在银盘上。
近日,中日合作西藏ASγ实验观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弥散伽马射线辐射,最高能量达957TeV,接近1PeV(1000万亿电子伏特);这些超高能伽马射线的方向并没有指向已知的低能段伽马射线源,而是弥漫分布在银盘(银河系在天空的投影)上。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拍电子伏特宇宙线加速器(“PeVatron”)在银河系中存在的证据。该结果被美国物理学会(APS)评论为研究高能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的里程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