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业务 编辑出版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广播与电视 传播学 传媒生态学 传媒教育 传媒政策与法规 传媒经济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记录1995条 . 查询时间(2.156 秒)
1899 年马克思的名字开始为寻找救国之路的中国人所瞩目。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其传播速度之 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既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又是传播史上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目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经典范例,研究这一 伟大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基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而不断涌现的数字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新模式,也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知识挑战和理论创新契机。在此背景下,能否超越已有的西方现代性想象,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激发跨文化传播新的政治动能和理论潜力,成为当代媒介传播研究的重要命题。8月14日,第七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在线...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和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五年来,新闻舆论战线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开创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尤其是“五个事关”,为新闻舆论战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性,缺乏真实性则新闻危矣。假新闻是新闻的天敌,它以新闻的面目出现,实则毁坏新闻的公信力,扰乱正常的新闻传播秩序,所以对假新闻必须采取人人喊打的零容忍态度。
2021年5月18-19日,2021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度峰会于上海举办。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另有数据显示,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浙江省仙居县迎晖幼儿园开展“党旗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湖南省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画家以湘南起义为素材,创作红色文化长廊;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群众,唱红歌、绣党旗……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扬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春和景明,万物竞发。迎着和煦的春风,各高校的大学生陆续返回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这样的场景实属不易。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青年学生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2021年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恢复建院二十周年,从未名湖畔到北大南门,从古朴典雅的遥感楼到时尚现代的蒙民伟楼,“北大新传”这块招牌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2021年4月16日,新华社历史陈列馆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党员跟随志愿讲解员的脚步,从一张张影像,一行行字迹中体悟“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史,向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使命,在专业最前线感悟责任担当。
202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即将迎来建院二十周年。站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用更加坚定的步伐和更加开放的姿态回答好“为谁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等基础性问题。
在当下,一位早已逝去的杰出作家,到底需要遭逢何种机缘,才能让文字中的思想不被读者遗忘?或者说,一个等待6年的电影导演,究竟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让影片里的形象被更多观众看见?目前,80后编导田波的作家传记影片《柳青》,便向文学与电影提出了这种颇伤脑筋的双重难题。
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选题《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入选。
2020年4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全球危机进一步推进了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数字解决方案、工具和服务的使用。” 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5G、增强现实云、3D视觉感应、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纳米级3D打印/4D打印等具有代表性的新兴技术相互作用形成支撑,在未来数年将会作用于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在此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