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免疫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兽医免疫学 黏膜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5 秒)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高宇副教授,在微塑料对斑马鱼黏膜免疫毒性效应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微塑料广泛存在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被形象地称为“水中的PM2.5”。聚乙烯是我国消耗最高的塑料类型之一,高原地区由于紫外线较强,塑料易发生光降解成为微塑料,同时微塑料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在各营养级之间富集传递,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云南农业大学高宇副教授团队通过以斑马鱼(D...
人与动物的微生物群落在黏膜器官分布最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噬菌体可黏附于黏膜表面从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同时,噬菌体还可跨黏膜转位进入机体,并随血液迁移至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进一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促炎和抗炎反应,从而对机体整体免疫产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吞噬作用或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这些进入体内的噬菌体。目前,关于噬菌体转位及进入机体后与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噬菌...
拟研究左旋咪唑、聚乙烯亚胺和聚肌胞分别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空肠、回肠中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应用左旋咪唑、聚乙烯亚胺和聚肌胞分别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经口免疫雏鸡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空肠、回肠IgA和IgG分泌细胞。聚乙烯亚胺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后,空肠、回肠IgA和 IgG分泌细胞的数量均显著(P<0.05)高于单独口服灭活禽流感病毒免...
热应激蛋白70 (Hsp70)作为分子伴侣,对胃肠道黏膜细胞的保护及其免疫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Hsp70在胃肠道中的表达与定位,阐述其对胃肠道黏膜的保护功能,特别是Hsp70介导免疫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研究日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对人工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uvlina)肉仔鸡的生长、卵囊排出量、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肉仔鸡在采食21 d的基础日粮或1.5%CLA日粮后,每个处理一半重复人工感染球虫,每只肉仔鸡口服10 000个E. aceruvlina孢子化卵囊。结果如下:与基础日粮相比,CLA日粮缓解因E. ...
【目的】研究猪小肠黏膜中5-HT分布与小肠发育之间的关系,为阐明5-HT在发育过程中对小肠调节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0、5、15和100日龄英系大白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镜观察计数对猪小肠各段5-HT的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0、5、15和100日龄猪小肠各段的绒毛中段和底端以及肠腺上皮细胞之间。由0日龄至100日龄,小肠5-HT免...
去势长大仔猪随机分为6组,Ⅰ和Ⅳ组饲喂不含抗菌药的基础日粮,Ⅱ和Ⅴ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喹乙醇,Ⅲ和Ⅵ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喹赛多。Ⅳ、Ⅴ和Ⅵ组仔猪灌服1010CFU大肠杆菌(O139:K88),Ⅰ、Ⅱ和Ⅲ组仅灌服肉汤。喹赛多饲喂猪直肠粪便中大肠杆菌总数和接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数与喹乙醇饲喂猪均无显著差异(P>0.05),喹赛多和喹乙醇饲喂猪直肠粪便中接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数均低于非...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研究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口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9-36、3-15和9-60天,滴度由...
分别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中添加黏膜免疫佐剂乳酸杆菌、CpG DNA、重组IL-2、氟化钠和大豆黄酮, 经口免疫鸡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Peyer’s斑单位面积IgA分泌细胞的变化。首先提纯鸡IgA和制备兔抗鸡IgA血清,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结果表明,在免疫后第3周、第5周乳酸杆菌组比新城疫组(ND)极显著增加各段小肠IgA分泌细胞的数量(P<0.01);CpG DNA、重...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 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 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 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 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