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自然保护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16 秒)
2023年12月5日-15日,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天敌昆虫与生物防治学科组邀请,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科学研究院(ARS)专家Kim A. Hoelmer博士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
2023年3月17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小艺、曹亮明、李永、王鸿斌、淮稳霞等专家编著的《中国栎类病虫害(I)》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付梓得到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栎类资源培育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CAFYBB2018ZB001)”的资助。全书采用16开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共288页339千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对我国栎类病虫害种类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
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真菌类群,常以植物病原菌、内生菌或腐生菌的形式存在。该属类群主要为害植物叶片或果实,有时也不引起症状作为植物内生真菌或腐生于植物残体上。因为该类群广泛的分布和引起普遍的病害,2023年来针对该属的分类学和病理学研究较为丰富。
近日,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项目“花椒土传病害及生物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森环森保所汪来发研究员和王曦茁副研究员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
随着国际旅游和贸易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频繁的生物入侵事件已成为威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子。针对入侵害虫,要制定有效的风险缓解和管理策略,除需要了解入侵种在新入侵地的入侵过程外,还需明确影响其在原产地分布和时空动态的因素,如在原产地如何形成原始种群积累。
森环森保所昆虫生态与害虫管理学科组在昆虫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发表“Functional investigation of monoterpenes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s and bark beetles”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1...
近期,“一种双条杉天牛雌雄性成虫接触性交配识别信息素组合物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是一种钻蛀性蛀干害虫,主要危害侧柏、桧柏和扁柏等柏科植物。幼虫取食于皮木间,切断水分和养分输送,引起寄主植物针叶黄化,长势衰退,重则引起风折、雪折,严重时很快造成整枝或整株树木死亡。双条杉天牛的侵害直接...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学研究组2019级硕士研究生黄钟德在副研究员白杨的指导下,以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InVEST)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评估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热点,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分布,进行保护空缺分析。研究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为5300.58平方公里,占西双版纳...
为明确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虫生玫烟色棒束孢的时空动态及寄主多样性,以期为玫烟色棒束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本研究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的发生季节、生境分布和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玫烟色棒束孢67...
郭秀珍研究员一直从事植物病理学及林木菌根等方面研究。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主持的“七五”攻关课题“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1992年获得林 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森林保护》等专著,翻译 英、俄文科技书籍及文献百万字,为主要刊物提供大量科技信息。曾多次出访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和参加国际植物病理学术会...
王志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杨尺蠖多型多角病毒的应用研究”,该研究 1987年获林业部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1988年获国家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二名);参加完成了“二、三代类型区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研 究”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和利用研究”1991年国家科委颁发成果证书(排名第二...
为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虫生细脚棒束孢的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利用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地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细脚棒束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细脚棒束孢标本1061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雨林...
2018年5月29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组织、主持召开了由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共同承担的项目“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第一期动植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0877-16GZTP01D060)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审阅了有关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项目汇报,进行了答疑,经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同意通过验收。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和广东省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生态文...
通过长达10年的野外调查,自然保护区学院沐先运博士在北京地区发现了兰花新物种——北京无喙兰(Holopogon pekinensis)。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首都北京为模式标本产地并命名的兰科植物,也是无喙兰属在中国分布的第3个物种(全世界仅7种),相关学术论文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TAXA上。至此,北京地区野生兰科植物总数增加至18属24种。截至目前,仅发现17株北京无喙兰个体,数量十...
近日,自然保护区学院树木学张志翔教授研究团队在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中,在延庆地区发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蕨类植物——扇羽阴地蕨,因其在北京十分稀有,被列入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该植物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PE)内仅有一份于1959年在北京密云地区采集的标本,近60年来未在野外调查中发现活植株。这次也仅发现8株,集中生长在山坡林下一平米大小的浅土坑中。这一发现增加了扇羽阴地蕨的分布信息,丰富了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