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农学总论 中国相关记录2557条 . 查询时间(1.149 秒)
2022年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高水分挤压技术发展历程、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植物基肉制品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在深入分析高水分挤压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趋势(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年9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叶武威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干旱胁迫下棉花的应激响应机制研究,发现GhCNX6基因调控的内质网应激螺纹可以提高棉花抗旱性,为棉花干旱胁迫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以“ER whorls triggered by GhCNX6 were discovered involved in drought stress on cott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2022年8月26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Donald Grierson教授做学术报告。该学术活动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的第二场报告。Donald Grierson教授以“Controlling Tomato Fruit Ripening forbid Quality (番茄果实成熟与品质调控)”为题,介绍了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植物激素乙烯和成熟调控基因...
果实成熟,是指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达到最佳食用状态的过程,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必要前提。然而,随着果实成熟,其对病原菌的抗性也显著降低,导致一系列采后病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贮藏保鲜技术通常需要抑制或延缓成熟进程,以牺牲成熟品质为代价,获得较长的货架期,这也导致果实风味和营养物质的严重丧失。因此,如何在有效维持果实成熟品质的同时,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抗性是采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22年8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利用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数据开发了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并在产量、农学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开展了多点田间试验验证,解析了提升我国马铃薯养分管理水平能够在增产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刘振虎,197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草地资源与生态学。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分管成果转化、对外协作、援疆指挥部对接、基地和后勤管理、理事会和联盟、科研平台、基建等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平台性、应用性、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以服务我国西部农业产业重大需求、解决西部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为使命,切实担负西部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的重大任务,将在推动西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
2022年7月21日至25日,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支持下,由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会党委、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土壤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
2022年7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蚜与棉铃虫互作关系,发现棉蚜为害棉花植株后影响棉铃虫产卵偏好及幼虫生长发育,为科学制定害虫生态防控新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Effect of Metabolic Changes in Aphis gossypii -Damaged Cotton Plants on Oviposition Prefer...
2022年7月15日,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中国(山东)生物农业与微生态体系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生物农业与微生态行业相关单位的专家和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2022年7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东辉院士团队揭示了造成OH + HCl → H2O + Cl反应低温强非Arrhenius行为的共振诱导量子隧穿的本质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团队,利用多种稳定同位素手段,量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对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贡献,提出控制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关键举措,助推农业生态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期刊上。
南方红黄壤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7%,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酸瘦板粘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地力产能提升,也增加了生态环境风险。2022年7月13日-18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研究员一行赴湖北武汉、荆州、鄂州、潜江、天门等地进行了稻田污染控制与地力产能提升专题调研并召开研讨会。
2022年7月19日上午,“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由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植物学会承办,大会主题是“植物科学与生态农业”。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49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0多位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谭仁祥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峻峰教授和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薛建辉教授致欢迎词。中国植物学会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