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自然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753 秒)
作为雄安新区境内的主要水体,白洋淀生态功能的维护是将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环,而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南水北调、引黄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生态水文过程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白洋淀的水文条件是否能够支撑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尚不明确。
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及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全球超过30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有研究预计,在未来气候持续增暖情景下,全球水资源紧缺形势将更加严峻。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荒漠生态系统是陆地主要生态系统之一,主要提供防风固沙、土壤保持、固碳、水文调节和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文化旅游等生态服务。荒漠生态系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球约30亿人口的生活地域,其形成和发展是干旱气候、地表过程和植被演替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根据岩石-土壤特点、热量条件、优势植物(建群种)、地表物质组成、植物群落和环境特征、气候...
2021年10月21日,《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果汇报交流会在山西省芮城县召开。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主持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尚玉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应征,县政协主席赵伟兵,以及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等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灵恩副研究员、项目助理崔家胜等参加会议。
2021年10月21-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国“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期间,地理资源所“基于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网)的中国碳汇功能研究”、“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土壤重金属现场检测-校准-风险管控决策成套系统”3项重大科研成果入围参展。
近年来,食物损失和浪费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食物损失和浪费与粮食安全、食物安全、营养健康、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全球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对于食物损失和浪费现状的定量刻画,是分析其资源环境影响、制定减少目标以及制定减缓对策的重要基础。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廖晓勇课题组选取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广西河池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壤中砷(As)、镉(Cd)、铬(Cr)、汞(Hg)和铅(Pb)5类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内梅罗(NPI)综合污染风险,构建了14个潜在风险因子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人为因子和9个自然因子,综合分析了各金属元素的区域赋存特征和污染风险分布格局,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识别与量化风险的主控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大小。研究发现,人为因素...
朱秉启,男,1976年出生,安徽宿州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干旱区环境演变,地貌与地表过程,水文/沉积物地球化学,风沙地貌与环境,水循环与碳循环等。
余国安,男,1978年11月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入选德国洪堡学者,2014年起任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副主编,国际水利工程学会(IAHR)和国际泥沙研究学会(WASER)会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合著中、英文专著各1部,参著4部。研究成果获国...
孙莉英,女,197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工作。2012年2月至5月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进行访问和交流。中国水利学会会员,中国水土保...
贺莉,女,工学博士,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2008博士期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2010年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博士后出站,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国际水利工程学会(IAHR)会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4部。先后主持了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主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
方海燕,男,1977年生,山东济宁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聊城大学地理系毕业;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沙漠工程)硕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方向: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获博士学位;2008-2010年12月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1月评为副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会员;先后获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优秀奖(2005年度)、中...
陈少辉,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地表蒸散。近期主要研究工作:基于数据融合的蒸散同化模型,对地表蒸散的遥感反演产品、陆面模型模拟以及地表实测结果等多源数据的优势进行互补综合集成,开展建模、算法设计、真实性检验、定量评价和示范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期研究兴趣包括地表蒸散过程的参数优化、多源数据同化与融合。
2019年11月20日上午8:30,应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董锁成研究员在仓山校区邵逸夫楼五楼会议室做了题为“‘一带一路’资源、环境格局与绿色发展模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吴福忠教授主持,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及人文地理学等专业的师生到场聆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