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β-葡聚糖是青稞籽粒中的重要组分,对人体多种代谢疾病有突出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对青稞酿酒过程的过滤环节有严重的阻碍作用。β-葡聚糖的健康功能及对加工的影响都与它和淀粉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糯青稞和普通青稞的淀粉结构和物化特性有很大差异,其应用上显示出很大不同。普通青稞和糯青稞的β-葡聚糖结构、物化特性及其与不同淀粉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仍为空白。
钯催化羰基化是广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反应,在构建多种实用分子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一氧化碳的引入(羰基化过程),可将大宗化工原料,如烯烃、烷基或芳基卤化合物等,转化为醛、醇和羧酸衍生物等高价值产品。然而,经典的钯催化(零价/二价钯催化循环)羰基化,在实现高收率、高化学选择性、高区域选择性以及对映选择性等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为全面评估污水处理设施能耗与经济环境效益,推动清洁低碳生产,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谭周亮研究员指导杨振东博士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四川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前后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A2/O-MBR工艺,75000吨/天)显著提高了处理性能(出水达到DB51/ 2311-2016标准),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更多的单位投入来满足日趋严格的处理标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周燕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超声溅射解吸质谱技术,可用于离体和活体组织分析。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接触生物组织来实现样品分子溅射解吸,然后通过负压管路长距离传输和离子化所溅射的组织分子,最后利用质谱仪进行检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邵华武研究员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蒋兴宇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对MOFs前驱参数的调控,已成功制备出具有强荧光性能的空心MOF纳米管,且可用于自我指示的药物递送。在一步合成过程中,通过监控反应的进行,发现该空心的六边形纳米管经历了自模板的生长以及随后的凹陷进化过程,这揭示了空心结构的形成是动力学的而不是热力学的,该MOF的合成可以用逐步溶出-再生长机理去解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研究生蒋心茹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使用由水解酶制剂和微量元素产甲烷促进剂组成的双E体系(Enzyme and Enhancer),协同提高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
2021年6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ISCES)”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英国、韩国、塞尔维亚等30多个国家近百所高校的400多位青年学子参加大会。会议举行了“全球环境挑战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海研究员的浮萍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陈芮、胡株宾、李星、刘鹏烩和谭霄5人组成的团队从3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该挑战赛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研究生宦臣臣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混合营养条件为基础,采用松树皮、煤渣、秸秆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作为填料,同时处理高浓度的H2S和NH3混合废气。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生物质能源+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Bioenergy with CO2 capture and storage)是重要的碳中和技术之一。欧洲国家的经验表明,生物甲烷和氢气是实现长期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
爆炸物的检测对反恐,保卫家园,保护人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反恐形式的日益严峻,开发直接、高效的检测爆炸物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通过受过训练的犬或是现代分析仪器。这些方法的检测是灵敏和准确的,但是有高成本和携带不便不足。而光学传感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划算的,便携的途径。光学传感是依赖于荧光/磷光信号变化提供的一种有效、便携式检测爆炸物的方法。目前有许多类型的光学传感器,如荧光共轭...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泥炭沼泽研究的专著和文献进行分析,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历史沿革及泥炭沼泽湿地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研究发现(图2):从泥炭沼泽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态势来看,泥炭沼泽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到18世纪,是自然资源学导向研究为主的时期,大多数研究着眼于泥炭利用与泥炭地开发;第二时期从19世纪到20世纪,是地学导向为主的时期,大多数研究集中...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成员曹沁博士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矿化垃圾填埋场中甲烷氧化可有效耦合硝酸盐的反硝化作用。并且,在微氧和缺氧条件下,参与其耦合反应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基于此研究基础,在该阶段的研究中进行了好氧甲烷氧化耦合硝酸盐/亚硝酸盐反硝化的实验,证明在20%-25%氧气浓度下,以甲烷为碳源的脱碳效率最高。接着,将氮污染物转变为氨氮,发现通入甲烷和25%氧气时,氨氮的去除效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研究生宦臣臣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多面空心球为填料,用驯化的活性污泥接种至中试生物滴滤池反应器中,并采用气液逆流的模式去除硫化氢(H2S)和氨(NH3)。反应器运行61天内,当恶臭气体进气浓度范围为0-500ppm,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31.8 s时,BTF对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25%和88.55%,最大去除负荷为84...
2020年9月21至22日,为加强生物质能源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助力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在生物所组织召开 “第一届生物质能源青年论坛”。会议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沈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余强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罗倚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月淑博士、江苏大学霍书豪副教授、陕西科技大学刘云云副教授、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白丽萍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的范艳珠、方光战等人以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对象,在其端脑、间脑、中脑左右两侧埋植电极(小脑作为参考),采取Oddball实验范式,在播放白噪声、原始广告鸣叫、时域信息保留版本(用白噪声填充原始广告鸣叫的时域包络)、频域信息保留版本(原始广告鸣叫的每个音节均在时间轴上前后倒置)时采集脑电信号,经过叠加平均后得到事件相关电位(eve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