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生态学 植物相关记录414条 . 查询时间(0.635 秒)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必然举措;通过持续巩固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抵消部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虽然过去几十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在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比较明确,但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如何变化,尤其是目标管理导向下的变化趋势如何,...
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覆盖了全国约18%的陆域面积,但是与《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最新提出的“保护至少30%陆地和海洋”建议目标(“3030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以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通常只考虑物种丰富度和特有物种、受威胁物种的数量,极少考虑物种进化历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科院植物所许振柱研究组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长期气候变化野外模拟实验,揭示了降水减少与增加条件下干旱生态系统的恢复弹性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干旱生态系统的地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随降水增加而显著增加,尤其是在高水平氮沉降条件下。然而,降水减少将逆转前三年降水增加对ANPP的影响,反之亦然。土壤微生物碳及其氮含量也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降水减少部分抵消了前期降水增加对土壤微生...
森林的结构和动态由其树木个体的生存、生长和死亡率决定。其中,树木的存活是森林维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关键因素。目前普遍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多样性促进了树木生长或提高了存活率。然而,相比大量关于多样性与生长关系的研究,很少有关于生物多样性与树木存活之间关系的报道。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人为干扰因素,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第二大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而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CO2排放很大程度来自于非农业系统向农田的转换。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高温、低湿度、低降雨量和高蒸发量等。由于自然因素(如长期干旱、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人类干扰的增加,区域典型土地覆被模式正从多层次结构(主要是稀树草原)向低层级结构演变,很多区域甚至已退...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热点话题。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植食性昆虫或真菌有助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然而,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乔木或草原草本植物上,对于它们如何影响森林草本多样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和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承担着维护区域、国...
洞穴内部通常光照弱、温度恒定、湿度高,且营养贫瘠,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洞穴内生物繁殖能力弱、群体小,灭绝风险极大。全球洞穴系统孕育了大约5万种穴居生物,但仅有7%的洞穴在自然保护区之内。相对地表生物,人们对洞穴生物的关注则较少。东亚亚热带,尤其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洞穴系统,孕育了许多特有的生物,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世界草地总面积52.5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0.5%(不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草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储存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总量的34%,其中约90%的碳储存在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因此,厘清草地土壤有机碳形成、周转和稳定性维持与调控机制,提出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提升生态系统保碳增汇能力,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草地总面积52.5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0.5%(不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草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储存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总量的34%,其中约90%的碳储存在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因此,厘清草地土壤有机碳形成、周转和稳定性维持与调控机制,提出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提升生态系统保碳增汇能力,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传统观念认为植物的地下部分在养分的吸收中起到主要作用,但是沉水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波动较大,并且其地上部分所处的水体和地下部分所处的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当营养物质浓度发生改变时,沉水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养分的吸收、运输以及同化中是否会发生相应的...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威胁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我国半干旱草原的生产力受到降水条件和土壤氮素供给状况的共同限制,对极端干旱事件非常敏感。草原植物对养分资源的利用状况将直接影响草原整体功能的发挥。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威胁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我国半干旱草原的生产力受到降水条件和土壤氮素供给状况的共同限制,对极端干旱事件非常敏感。草原植物对养分资源的利用状况将直接影响草原整体功能的发挥。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南喀斯特地区,强烈的岩溶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表、地下双重水文地质结构,该区域水文过程迅速且植物生长易受水分供给不足的限制。因此,深入了解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水文过程及其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对该区域旱涝灾害防控、植被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基于模拟降雨(降雨强度为40至120mm h-1)的研究表明,喀斯特坡地壤中流符合“充填-溢出”理论,而地表径流满足“超渗-蓄满”产流机制且...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农业化肥施用导致大气氮沉降增加,这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深刻影响。土壤呼吸是由土壤通向大气的最大碳通量,以往研究通常认为氮添加抑制森林土壤呼吸,但对于土壤呼吸如何响应长期氮添加以及氮添加水平如何调控其时间动态尚不明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