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植物学 植物细胞相关记录120条 . 查询时间(0.206 秒)
本文报道了中国云南产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7属10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生殖方式。其中6个种:光茎水龙骨Polypodiodes wattii (2n=72)、蒙自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 mengtzeense (2n=70)、二色瓦韦Lepisorus bicolor (2n=70)、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2n=72)、斑点毛鳞蕨T...
细胞程序性死亡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现有的实验证据表明,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动物和植物中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各有特点。在植物中, VPEs、metacaspases和saspases 等酶类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该文详细比较了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差异, 并阐述了VPEs 、metacas pases 和saspases三种类caspases...
宁夏大学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中国蕨类植物类群十分丰富, 由63科230属约2600种组成, 其中约有10%的种类为中国特有。迄今为止, 中国蕨类植物进行过染色体计数的种类约有395种, 仅占中国蕨类植物总数的15%, 其中48%为多倍体。本文对中国蕨类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文中论述了蕨类植物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基数在系统学上的应用以及蕨类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多倍化、无融合生殖、多倍体复合体及网状进化的研...
北京师范大学植物生物学课件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林金星课题组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及透射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等全面解析了我国重要树种青杄云杉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细胞极性建立和维持的关键调节网络,鉴定并分析参与花粉管定向生长过程中胞质钙稳态维持的重要功能蛋白类群及其响应的特异时空模式。该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2009, 149: 1111-1126)杂志上。
吴素萱,植物细胞学家。从50年代开始,她发现并系统地研究了植物细胞核穿壁运动和核更新现象,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50年代后期到60 年代,在禾谷类作物远缘杂交的受精过程及其杂交后代的细胞学分析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对水稻受精过程及一些葱属植物细胞内的结晶体进行了精细的研究。70年代,她作为倡导者之一,开辟和亲自参加了我国花药培养和细胞杂交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我国植物细...
2009年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定于2009年9月11日-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四川省植物学会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植物细胞生物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与管理专家介绍当前该领域的前沿热点与最新进展,同时也将为与会同行提供研讨报告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会议欢迎国内所有相关科研与教学单位的研究人员及学生参加。
厦门大学现代生物学实验课件二 细胞与显微技术学实验实验五 植物细胞液泡系观察与生物显微绘图。
当提到昆虫的智慧,蜜蜂和蚂蚁通常攫取了全部的荣誉,如今,人们意识到,群居的蚜虫也应该分一杯羹。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蚜虫有一项最新的绝活儿,那就是通过先让植物结疤,再刺激植物组织自我修复的治愈宿主植物创伤的能力。
以悬浮培养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细胞为材料,分别探讨了胞外过氧化物酶活力与培养细胞生物量、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胞外过氧化物酶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相关性较差,而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却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通过胞外蛋白浓度的测量,可以对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作出快速的推算.
越来越明显的证据表明, 植物体十分活跃的产生着活性氧并将之作为信号分子、进而控制着诸如细胞程序性死亡、非生物胁迫响应、病原体防御和系统信号等生命过程, 而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活性氧是有氧代谢的附产物。日益增多的证据显示, 由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与乙烯以及活性氧所调节的激素信号途径, 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信号的“交谈”中起重要作用。活性氧最初被认为是动物吞噬细胞在宿主防御反应时所释放的附产物, 现在的...
荧光显微术在当代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该项目是利用植物愈伤组织经细胞悬浮培养,固定化后对前体物质进行转化、分离、提纯而制得熊果苷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法。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繁殖植物细胞生产其代谢物质的技术,具有周期短,规模大,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利于细胞大规模培养,易于控制,操作简单等优点。该项目将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和酶工程中的固定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功能细胞的多次重复使用,这就大大减少了细胞悬浮培养的操作,简化了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型茉莉酮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在促进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生长中用途,本发明选取中国红豆杉(T.chinensis)细胞作为应用体系,以茉莉酮酸甲酯(MJA)结构为先导,通过引入含氟、含羟基及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前体,设计、合成一系列植物细胞诱导剂。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诱导剂在促进紫杉烷的生物合成方面性能优于MJA,具有商用价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