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病学 浙江大学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792 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中文双月刊。1958年创刊。主要刊载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及生物学相关论文。目前是美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来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TRPM2通道隶属于TRP超家族M亚家族,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内氧化应激感受器,近年来研究表明其激活门控受到ADPR和Ca2+严格调控,并发现其介导了包括脑卒中,糖尿病,神经退行疾病和炎症反应等氧化应激相关疾病,被认为是上述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然而,近年来关于TRPM2通道门控机制研究虽有了一定进展 (Wang et al., Science, 2018; Huang et al., eLife, 2...
2021年9月30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揭晓,五位获奖者中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是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执行主任胡海岚,因其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成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2020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颁奖典礼暨报告会在北京举行。15位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优秀工作者秉持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及其在各自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荣获该奖项。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李晓明教授获奖。
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neuropathic pain)表现为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后,机体在没有外界刺激存在下而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或者对外界非伤害性刺激的痛觉过敏反应。常见的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神经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3-8.2%,占慢性疼痛的21.7%,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中有74.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9000万神经病理性疼...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分,对于神经元的发育、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其功能异常直接导致各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相对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一般不形成典型的神经突触结构、细胞膜电兴奋性比较低,因此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惰性”的组织,通过对神经元的支持、保护和营养等方式发挥作用。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罗巍团队在临床神经病学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BRAIN》在线发表关于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 PFBC)新致病基因鉴定的研究,文章题目为“Biallelic loss-of function mutations in JAM2 cause 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
王爽,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癫痫的诊治,难治性癫痫致痫区定位和手术前评价工作,致力于癫痫发病机制和致痫区网络的研究。本人在美国Cleveland Clinic癫痫中心接受fellowship培训2年,系统学习癫痫病学和脑电图学。现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级和卫生厅项目多项。
王良,博士,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2003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副研究员,随后赴欧洲神经科学研究所(德国哥廷根)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5月全职加盟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独立研究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发育神经生物学,探索外周神经...
沈啸,研究员,2003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八年制)。2003-2008年在美国Emor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始任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生物医学系Faculty。2015年回国前任该中心生物医学系和病理系双聘助理教授。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资助。2015年聘为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着眼于...
罗巍,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病(特发性震颤等)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2. 神经系统遗传病(主要有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腓骨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新基因鉴定及基因功能研究
罗本燕,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痴呆与认知障碍和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专业学组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学位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失语症、脑血管病和神经心理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刘建仁,副教授,硕士导师,神经病学,应激激素PRL保护脑缺血促进慢性脑功能恢复和神经元再生的研究(3060019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7年1月-2009年12月。20万元。第一负责人。
李学坤,教授,研究方向:DNA和RNA修饰在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李相尧,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痛的神经环路基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篇。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12月到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2月以研究员身份到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工作,2014年7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展疼痛研究,研究方向为: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及信息编码改变的机制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