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理学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植物病理学 新技术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554 秒)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首次利用香蕉枯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VCGs)技术对我国病原菌进行分类及评价,确认热带4号小种(Foc TR4)是威胁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利用GFP标记的Foc TR4菌株研究其侵染位点、特征及整个侵染过程,建立了评价香蕉抗性水平的技术体系;建立了致病效应蛋白挖掘与鉴定体系,并阐明了镰刀菌酸在其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来自23个国家的80个枯萎病菌株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建立了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菌株致病性测试及种质资源抗性鉴定技术方法,为百香果的抗性机理研究与抗病育种提供基础。集成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一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在广东省百香果主产区推广高效抗病栽培技术5000多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创建了一套“重预防+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的番木瓜根(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有效解决了番木瓜产区高温高湿条件下根(茎)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问题,为番木瓜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制订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技术措施:在病害发生区,采用TC种子消毒剂消毒种子,在秧苗3-4叶期采用BC灭菌丹喷施秧苗2次。在抛秧秧苗育秧厂,采用TC种子消毒剂消毒种子,然后于秧苗2叶期采用BC灭菌丹喷施1次。在杂优稻种子繁殖基地,采用TC种子消毒剂消毒种子,秧苗期喷施BC灭菌丹2次;在大田水稻分蘖末期采用BC灭菌丹喷施1次。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广面积。1993年在澄海湾头镇建立3000亩示范片,...
小麦矮黑穗病是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以往口岸对该病的鉴定多沿用国外方法。但小麦矮腥和网腥孢子形态相似,不易明确区分,在口岸难以做到准确鉴定,成为国内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小麦腥黑粉菌冬孢子形态测量观察,数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鉴定技术-比率鉴定法。通过分析表明,种间孢子网脊、胶质鞘极大值的差异可作为鉴定种的主要依据。研究发现这两个种孢子网脊高低、胶质鞘厚薄的数量变化都有各自...
江苏省种植油菜面积约1000万亩以上,菌核病是生产上的毁灭的病害。近20年来主要采用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花期喷药防治。本项目是在1996~1998年对江苏各地及华东地区油菜菌核病菌进行抗药性监测,发现抗药性问题已成为制约长江中下游油菜生产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开发的系列抗药性治理技术,并在江苏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首次进行了山东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的电子显微鉴定,确定了该病是由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首次测定了粗缩病病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正相关,确定了生产上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指2.5;首次在品种、播期、药剂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优化设计试验,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以延迟播期至麦收前后3天,种植鲁单50等耐病品种为主,以20%玉米种衣剂拌种为次,其它防治措施如苗期喷药杀虫防病,间苗...
该项目首次进行了山东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的电子显微鉴定,确定了该是由粗缩病MRDV引起的。首次测定了粗缩病病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正相关,确定了生产上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指2.5,首次在品种、播期、药剂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优化设计试验,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以延迟播期至麦收前后3天,种植鲁单50等耐病品种为主,以20%玉米种衣剂播种为次,其它防治措施如苗期喷药杀虫防治新技术
该项目明确了不同类型区的有害生物的主攻目标和兼治对象,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选用抗病品种,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筛选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优质农药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控害减灾效果。该推广项目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创新性强,应用范围广,并辐射到晋、鲁、豫等省,生产中实用价值高,累计推广面积5000余万亩,节约了用药,降低了防治成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