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生生物学 细菌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水产疫苗研发与鱼类细菌病综合防控创新团队在罗氏沼虾抵御细菌感染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上。
丝状蓝细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物之一。很多丝状蓝细菌,如鱼腥蓝细菌Anabaena/Nostoc PCC 7120 (Anabaena) 可以在培养基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情况下,分化出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的、执行固氮作用的特殊细胞,称为异形胞。两个异形胞之间一般间隔10个左右的营养细胞。营养细胞执行光合作用并由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异形胞执行固氮作用。两类细胞在碳氮源上互通有无,以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邱东茹研究员团队敲除其PstI样的限制-修饰系统基因后,在该菌株中得以进行遗传操作(Qiu et al., 2016, Appl. Environ. Microbiol. 82(17): 5077-5088),为探讨细菌氮代谢途径的调控打下基础。细胞第二信使环状腺苷酸受体蛋白(cyclic AMP receptor protein)CRP是细菌中重要的全局调节因子,参与细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蛋白质组学课题组首先证实赖氨酸单甲基化修饰在藻类和植物中普遍存在,通过发展赖氨酸单甲基化蛋白质丙酰化修饰技术,结合修饰肽段富集与质谱鉴定等方法,实现了模式蓝细菌集胞藻PCC6803赖氨酸单甲基化修饰蛋白的系统性鉴定。本研究共鉴定到376个赖氨酸单甲基化位点,分布于270个蛋白质中;这些修饰蛋白在光合作用以及能量代谢通路中广泛分布,提示了赖氨酸单甲基化修饰在光合系统以...
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学科组针对洪湖西南、东北湖区不同沉水植被情势,调查沉积物氮循环细菌如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对不同沉水植被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响应结果,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如水质和沉积物性质的响应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沉水植被的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既可直接影响沉积物氮循环细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丰度,亦可通过改善湖泊水质和...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赵进东研究员和葛峰研究员团队前期在蓝细菌中系统性地鉴定到2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揭示了这些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光合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PNAS,2014,111(52):E5633-E5642)。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蓝细菌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中存在一个可能的去酰基化酶Cd...
2019年9月25日至29日,第一届中德蓝细菌双边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水生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德国弗赖堡大学发起,由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体执行。大会开幕式由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承才研究员主持。水生所前所长赵进东院士、副所长胡炜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外高校、研究所、企业界共计56个单位的3...
浮游细菌作为淡水湖泊最为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几乎参与了湖泊所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武汉东湖是湖泊生态学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湖泊之一,但其生态系统中浮游细菌群落长时间尺度演替规律及生态学驱动机制研究十分不足。2007年以来,水生所余育和研究员团队聚焦于武汉东湖浮游细菌群落的时空格局及生态学驱动过程,通过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等对东湖5个主要湖区的浮游细菌进行了近10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PCR-DGGE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方法研究了综合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
采用PCR-DGGE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方法研究了综合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
以肉食性南方大口鲇(Silurus soldatovi meridonalis Chen)为对象,研究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仔稚鱼胃肠道分化过程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细菌群落与胃肠道分化的关系。消化道外部形态和胃肠切片显示13日龄样品起, 胃肠在结构上出现较大的分化。DGGE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细菌群落的分化始于18日龄:从18日龄样品起,肠内细菌群落明显开始分化,但在随...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近年来由于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发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太湖北部蓝藻水华堆积处理池中分离出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细菌SW1,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pyxis sp.)。SW1的生长最适pH为中性(pH 6-8),但也能生长于pH 10条件下。SW1对MCs的两种异构体MC-LR和MC-RR具有高降解活性,并表现出一级反应动...
采用常规分离纯化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对鮸鱼(Miichthys miiuy)消化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鮸鱼消化道各部位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幽门胃>中肠>后肠>前胃>后胃>口咽腔,其中肠道部位菌落数量最多。分离细菌菌株主要为杆状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其中的50株典型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主要属于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占52.7%)和β-...
光合细菌对盐碱地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摘要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cell/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上表现出湾内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格局,说明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网箱养殖的影响尤其显著。湾顶黄冈河口浮游细菌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