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西太平洋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0.505 秒)
2024年4月26日,Nature旗下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2023年影响因子9.0)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课题组、韩国釜山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利用西太平洋海洋沉积矿物学和地球化学风化记录,重建了14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岛弧风...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团队在阐明海水层化对西太平洋最小含氧带(OMZ)结构和垂直范围的影响方面取得新认识,对探析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和Ecological Indicators上。
西太平洋型遥相关(WP)是北半球冬季显著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它的变化对欧亚、北太平洋和北美等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先前研究提出了WP的形成和维持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有关。WP可通过天气尺度波动与平均流相互作用以及从平均流中获取有效斜压能量来维持和发展。此外,WP会受到外部强迫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ENSO相关的热带海温异常可通过热带对流激发热带外大气...
西太平洋型遥相关(WP)是北半球冬季显著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它的变化对欧亚、北太平洋和北美等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先前研究提出了WP的形成和维持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有关。WP可通过天气尺度波动与平均流相互作用以及从平均流中获取有效斜压能量来维持和发展。此外,WP会受到外部强迫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ENSO相关的热带海温异常可通过热带对流激发热带外大气...
近日,《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关于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
2023年7月13日,《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关于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   
2022年8月30日,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课题组在国际地学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发表了题为“Geochemical and 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and mantle source of Early Cretaceous arc volcanism on the Gagua Ridge i...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夏季气候有重要影响。西太副高存在显著的年际变率,当其异常偏强时,系统西侧的南风携带来自热带海洋的大量水汽与来自北部的干冷空气相遇,导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甚至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2020年夏天,异常偏强的西太副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夏季气候有重要的影响。西太副高存在显著的年际变率,当其异常偏强时,系统西侧的南风携带来自热带海洋的大量水汽与来自北部的干冷空气相遇,导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甚至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在2020年夏天,异常偏强的西太副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水;在我国造成数百人死亡、至少28000所房屋被毁,以及数百亿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大气气溶胶是海洋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太平洋上空气溶胶受到亚洲大陆传输影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研究团队与海洋研究所张祥光研究团队联合开展西太平洋近远海大气气溶胶综合特性巡航观测,观测设备搭载在中科院“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上。该项研究系统地对西太平洋不同粒径段气溶胶质量浓度与数浓度分布特征与大陆气溶胶传输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弥补了西太平洋区域气溶胶特性实测结果的不足。
2021年11月25日至26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以下简称联合国“海洋十年”)西太平洋区域启动会议在线上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包括高级别会议和17个“联合国十年行动孵化器”分会场。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机构、马来西亚大学联合主办了主题为Unlock the mysteries and opportunities abou...
在地球系统46亿年演化进程中,偶极磁场的出现和演化改变了地球宜居环境演化的进程,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宜居地球。地球磁场起源于地核发电机过程,而地核热动力学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则会导致地磁场的显著改变,磁偶极子减弱,磁多极子增强,甚至发生南北磁极的倒转,即地磁倒转,削弱对地球系统的保护,造成生物大灭绝。因此,磁场的起源和长期演化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
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东亚地质的影响,阐述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的机制,提出新特提斯洋闭合是太平洋板块新生代俯冲起始的关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