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地质学 无脊椎动物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0.135 秒)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6次学术年会将于2018年11月10-1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主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学会承办,天柱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合肥工业大学协办。此次年会将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地质年代学及相关学科的学者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展示两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
现生鸟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统,能为飞行提供高效的能量供应,而嗉囊和砂囊是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大区别所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邹晶梅、周忠和研究团队,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对一件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鸟类材料进行再研究,建立一个今鸟型类新属种,更新了对早期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的认识。
注重学科交叉,拓展研究方向,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宗旨之一。古脊椎所吴妍、尤海鲁和李小强三位研究人员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近日取得研究成果,从一亿多年前早白垩纪晚期发现的鸭嘴龙类恐龙(马鬃龙)牙齿周边保存的特殊结构中,提取到植物表皮和植硅体残留物。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这些含有短细胞对的表皮细胞和哑铃型结构的植硅体属于禾本科(草)最基干类群,将禾本科最早的化石记录大幅提前到...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和浙江自然博物馆馆员赵丽君,以“中生代新鳍鱼类的分类、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为研究课题,探讨早期新鳍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取得了成果。根据最近在云南富源和贵州兴义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中发现的三块完整的鱼化石,徐光辉等命名了一种新的肋鳞鱼物种:霸王肋鳞鱼。霸王肋鳞鱼代表了2.4亿年前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肋鳞鱼,为研究新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适应辐射提供了重要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与南非金山大学Fernando Abdala共同命名了王氏石拐颌兽Shiguaignathus wangi,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eerJ上。这是我国大青山的脑包沟组报道的第一个兽头类,也是我国的第二个二叠纪的兽头类属种(不久前在新疆锅底坑组发现的付氏大龙口兽是第一个二叠纪的兽头类)。这也是南非以外弱颌兽类的第二个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
长期以来,嵌齿象类(gomphotheres)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的中心环节,它被认为是生存至今的真象的祖先类型,而剑齿象类(Stegodontids)、喙嘴象类(Rhynchotheres)、居维叶象类(Cuvieroniines)的起源都或多或少与嵌齿象有关。然而,嵌齿象同时也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中的问题属种及垃圾箱类群,历史上至少有六十个以上的种被置于嵌齿象属或其同物异名属之中,目前得到较为广泛...
古马型真马是欧亚大陆最早的真马,其出现、演化和扩散伴随着很多重大的地质和环境事件,因此它们在欧亚大陆的首次出现被视为第四纪底界的标志,并且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材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者和第四纪研究者。中国是出产真马化石的大国。在二十世纪初,很多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都研究过中国的真马化石。1935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中国真马化石的专著。他记述了产自河北、河南、山...
在2013年年初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战略研讨会上,针对研究生教育中的教材问题,不少同仁推荐当时的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迈克尔·本顿(Michael J. Benton)教授所著的《古脊椎动物学(Vertebrate Palaeontology)》。这本教材的作者现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古脊椎动物学教授。他尤其关注早期爬行类、三叠纪恐龙和宏演化,在布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云南东部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在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约2.44亿年前)海相地层发现了一种新的近鲱形类鱼化石,将它命名为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三叠复兴鱼代表了近鲱形类预言鱼目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属种,为研究新鳍鱼类的起源和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古脊椎...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分会成立会议暨2016年学术年会定于2016年12月中旬在贵阳举行。会议将就当前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前沿与热点问题,包括地质历史各种生物演化事件、海陆相高精度生物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特异埋藏生物群、化石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学术成果。欢迎从事古无脊椎动物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到会交流。
2016年11月21日,国际知名的生物学综合性刊物《Current Biology》高级编辑Florian Maderspacher博士,应周忠和所长的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上午他做了“如何在综合性期刊发表论文”的报告;下午他参观了中国古动物馆,并与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这是继2011年他首次访问古脊椎所之后,第二次来所进行交流。近年来,《Curren...
2016年11月18日下午,应中国古动物馆王原馆长邀请,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张钧翔研究员做客重点实验室咖啡沙龙,作了题为《台湾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精彩报告。邓涛副所长,金昌柱、张兆群、倪喜军、同号文、王原、王世骐等研究人员和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并和张钧翔研究员展开热烈的讨论。
据《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两亿四千四百万年前一种新的鱼化石,命名为光泽肋鳞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卵胎生新鳍鱼物种。光泽肋鳞鱼的发现为研究新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繁殖方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联合团队在脊椎动物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最新一期(2016年10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一种4.23亿年前的志留纪盾皮鱼——长吻麒麟鱼(Qilinyu rostrate),填充了硬骨鱼式的全颌与盾皮鱼式的原颌两种状态之间的形态学鸿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全颌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上颌骨、前上颌骨及齿骨与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