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华玉文化研究 文物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2023年9月16日,202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精品玉石收藏展”在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盛大启幕。本次展会以“收藏: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200余家珠宝商参展,规模空前。“精品玉石收藏展”暨首届翡翠玉石文化节从2023年9月16日持续至2023年9月19日,为期四天,自本届文博会开始将成为小营珠宝城每年金秋九月的常设活动。
“玉,石之美者。”谦谦君子,比德于玉。古玉无言,却能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甘肃留存下来了不少或拙朴或精美的玉石器物。这些千姿百态、艺技天成、匠心独具的玉石文物,展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治玉工艺,折射耀眼的华夏文明之光,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在著名美术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伯达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2月20日举办杨伯达先生学术思想追思会,深切缅怀这位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的文博界老专家、老前辈。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以“良渚玉器与良渚文明”为主题的讲座,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应邀来校作讲座。本次讲座目的是以良渚文化玉器为例,从玉石矿调查、矿物学研究、玉器类型、工艺及玉文化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为师生提供借鉴,引导师生更好地认识良渚文明,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文物鉴定这一行当,除了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多识广。如果就这一点来说,身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肯定是要优于一些老专家的,毕竟我们所谓的文物,就是人家的日常用品。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8日,美国政府向中国返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这些中国流失文物,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利斯分局近几年查获,涉及多个文物门类且时间跨度长。主要包括有新石器时代石凿、玉壁,春秋战国青铜剑、戈、钱币,汉代陶钫、茧形壶、罐、仓,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构件等。从文物来源分析,主要是古代墓葬随葬器。
作为成就功业或大事业的成功,是作为领导者或者集体价值来体现的。比如《书·禹贡》载:“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指舜帝赐大禹一块圆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大禹可谓是成功的,真正的名垂千秋,流芳百世。
去年末,“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拉开帷幕,5000年前珍贵文物猪首龙形玉制C型龙等120余件红山文化核心区出土文物集中亮相,吸引国内外众多参观者。多参观者。 公开资料显示,被喻为“中国第一龙”的猪首龙形玉制C型龙,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为红山文化代表,红山文化也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成为中国东北地区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
前些时候,我们在成都一位收藏者家中看到了一尊伏羲女娲交尾(拥抱在一起)的玉器,这一发现使人首蛇身的伏羲与女娲交尾繁衍人类的神话得到了印证,也再次证实了在广汉古蜀国这个地方,蕴含了大量丰富的远古信息。伏羲女娲交尾的图画在古代历史文献中都曾有过相应记载,而这些图画内容大多为历史学家杜撰出来的,而真正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是在广汉古蜀国的出土玉器上被发现的。正如我们以往所论证的那样,所谓《河出图》的《河图》不...
最近几年,在文物鉴定方面先后发生了几件事,都与古代文物上出现简体字而被判断或质疑为新造赝品或后世仿品有关。经办人受年龄、阅历、经验和文化知识的限制,无法理解古物上为什么会出现简体字,怀疑是造假者露了马脚,因而做出否定的判断。有许多建国以后出生的人,脑海中有个固定的观念,那就是简体字是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之后的事,简体字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时期不是太可笑了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大...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成长,无论从市场规模看,还是从参与广泛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回避这个新兴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如法规的不完善、赝品的泛滥、诚信的缺失、秩序的不规范等,其中赝品泛滥是当前艺术品市场中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种赝品大行其道现象的出现,除了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及部分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主体本身缺乏诚信意识...
2012年6月13日,中国文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文物界老专家谢辰生等领导、专家共计105名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
中国文物学会     青铜器  金银器  陶瓷  玉器  工艺品       < 2012/3/8
中国文物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一个以开展文物研究、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项活动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社团法人单位。学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在考古、古建、文物管理、文物科技、规划设计、文物出版、博物馆以及古代青铜器、金银器、陶瓷、玉器、工艺品、书画、碑贴、雕塑、古家俱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成为学会的智力资源和优势。
刘斌,男,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祖籍山东省青岛市。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85年至今一直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曾参加过河北蔚县三关遗址、青海大通孙家寨遗址、湖北宜昌中堡岛遗址(三峡大坝)、以及浙江省余杭反山、瑶山等著名的考古发掘工作;并主持发掘浙江省海宁荷叶地、海宁佘墩庙、余杭汇观山、嘉兴南河浜等许多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地。还主持发掘过浙江省泰顺碗窑...
杨伯达, 1927年出生于旅顺市,研究员。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四十余年来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研究领域较宽,侧重清代院画、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等专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