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农学总论 四川省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175 秒)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始建于1936年,位于嘉陵江畔南充市内,占地300余亩,主要从事优质高产蚕桑、牧草、畜禽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下辖有家蚕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室、桑树遗传育种及品种资源研究室、养蚕方法研究室、蚕病蚕药研究室、蚕丝检测中心、四川蚕业科技开发总公司、餐饮娱乐公司、物业开发公司、中国蚕桑文化博物馆、四川蚕业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四川省农科院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
中心下设粮油作物营养与施肥、经济作物营养与施肥和新型肥料三个研究室。
2011年3月21日,四川省西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宏军携当地草莓种植协会一行8人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进行交流访问。林业果树研究所书记张利喜、草莓课题组成员接待了来访人员。在座谈会上,草莓课题组汇报了北京草莓生产现状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双方就草莓生产中品种的更新、病虫害防治、销售和包装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座谈后,来访者参观了草莓课题组的组培室和香山村草莓生产基地,实地了解了北京草莓的种植情况...
侯勇,男,1971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主要从事土壤、植物营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省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15项,发表论文22篇,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鉴定科研成果3项,主编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型肥料专著2部,获省、市科技进步成果奖三等奖2项。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化调控技术方面,科研实践经验丰富,先后...
以石棉县大气污染物基本情况调查为基础,预测了全县2010年和201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再利用A值法和culpuff模型计算大气环境容量,并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环境容量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工程方案,保证全县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四川省1997~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研究时段内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406 1 hm2上升到1.799 5 hm2,增加了0.393 4 hm2,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其中院草地需求增长最快,增加了0.226 4 hm2/人;其次是化石能源用地,增加了0.095 9 hm2/人。于各类生态供给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总生态供给由1997 年的0.43...
2009年5月19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云伏院长带队参加了科技部在四川成都支持召开的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启动大会。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支撑,将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系统分析四川省农业干旱的基本情况和干旱的特点, 指出当前防旱抗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对 策措施。
 以四川省2003 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该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 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畅361hm2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畅392hm2 ,生态足迹明显大于生态承载力,说明四川省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高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2” 汶川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造成重大损失,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正常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根据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恢复重建指挥部的要求,在市农委的组织下,2008年7月5日~10日,包括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名专家在内的11人专家组赴都江堰市针对当地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调研,并实地考察了14个受灾乡镇和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就上海市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始建于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现隶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是西南地区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全国百强农业科研单位之一。主要从事水稻、高粱、蔬菜、玉米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水稻生理生态及增产保产技术和农作物产后加工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15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2项。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在原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农业化学组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农业科研所。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节水农业、水土流失监测及防治;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植物营养及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肥料新品种和专用复合肥开发;绿肥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开发;新优名贵食用菌品种选育、栽培和加工技术;及农用微生物制剂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1999年12月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名而来)地处四川省简阳市,2003年被农业部批准成立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主要从事棉花、中药材、蔬菜、花生、园林等经济作物的研究。1978年以来共获科技成果65项,共发表(出版)科技论文(著作)311篇(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前身为1938年成立的四川省农业改进所,1964年正式建制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该院现设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生核所、遥感所、信息所、测试中心、园艺所、茶叶所、水稻所、经作所、蚕业所、水产所等13个研究所(中心)和实验场、服务中心2个服务机构。作物所名列全国省级农科院“百强所”第一。2005年,该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技对外开放先进单位。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轻工酿酒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初级技术人员2人;硕士研究生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