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学基础学科 水产增殖学 水产养殖学 水产饲料学 水产保护学 捕捞学 水产品藏与加工 水产工程学 水产资源学 水产经济学 水产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学 水生生物相关记录120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态系统健康学科组研究人员对云南高原湖泊洱海的鱼类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调控开展了多年持续研究工作。近日,研究团队在围绕洱海鱼类生态调控与藻类水华控制问题上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Water Research和Ecological Informatics上。
通过增强抗病免疫来保证鱼类生长性能十分重要。水产养殖中,饲料中植物蛋白等成分可引发鱼类肠炎并引起长期不可逆的生长抑制。鱼类肠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的双向互动界面,其免疫系统同时发挥屏蔽病原和协助营养吸收的双重功能。而鱼类的肝脏与肠黏膜组织共同构成肠肝轴,饲料引起的养殖鱼类肠炎常伴随肝脏病变。因而,针对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及其发现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在当前我国水产行业进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通过增强抗病免疫来保证鱼类生长性能尤为重要。水产养殖中,饲料中植物蛋白等成分引发鱼类肠炎并引起长期不可逆的生长抑制。鱼类肠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的双向互动界面,其免疫系统同时发挥屏蔽病原和协助营养吸收的双重功能。而鱼类的肝脏与肠黏膜组织共同构成肠肝轴,饲料引起的养殖鱼类肠炎常常伴随肝脏病变。因而,针对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及其发现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随着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该技术已成为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在对珍稀濒危和隐匿物种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DNA实验主要包括采集和保存、提取和纯化、分类阶元鉴定三个步骤。目前几乎所有成熟的eDNA研究团队都开发了应用于水生生物检测的eDNA采样和实验方案,但对于实际操作者较难确定哪一种方案是适宜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水域环境保护创...
2022年3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基于沉积物不同形态汞(Hg)生物可利用性,成功构建了不同形态汞对水生生物区系联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Appraising ecotoxicological risk of mercury species and their mixtures in sediments to aquatic biot...
斑马鱼(Danio Rerio)是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常见的两种实验室斑马鱼品系分别是Tubingen品系和AB品系。其中,AB品系斑马鱼被国内外很多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却缺乏一个高质量的AB品系斑马鱼参考基因组。由于不同品系斑马鱼来源不同,各品系之间存在着大量基因序列上的差异,其中包括一些可能对表型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构变异。因此,相比于通用的Tubing...
2022年1月19日,《水生生物学报》根据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对2018-201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12篇优秀论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湾与岛礁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发表的《不同运动强度对黑鲷生长、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榜上有名,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虞顺年,通讯作者为李纯厚研究员。
2022年1月1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发布通报,对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的44个优秀案例和4个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冯广朋研究员申报的“长江口渔业资源多元协同化科学增殖放流”成果入选其中,并经专家评审,荣获2021年长隆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特别优秀案例一等奖。
2021年12月28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年)等项目支持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共计22分册)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该套丛书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等主编。
2021年12月21日,《水生生物学报》学报根据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对2018-2019年已发表论文进行综合评定,经编辑部提名推荐、编委会审定,评选出12篇优秀论文。珠江水产研究所朱华平研究员团队发表的论文《华南鲤选育群体不同世代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doi: 10.7541/2018.109)被评为优秀论文之一。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马冬梅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朱华平研究员。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成体雄性性腺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一类生殖干细胞。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SCT)技术,有可能实现跨个体甚至是跨物种的“借腹生殖”,也就是利用个体(或物种)B产生个体(或物种)A的功能性配子。SSCT“借腹生殖”是研究配子发生和性腺发育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南副研究员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开设了鱼类肠粘膜免疫研究相关的前沿专刊(Research Topic),该专题聚焦于揭示鱼类肠黏膜免疫和与内脏器官的相互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科研人员通过对高原鳅、裂腹鱼类、鰋鮡鱼类三种高原鱼类和低海拔鱼类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探讨三大高原鱼类在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过程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趋同进化。
单性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从而导致有害突变积累以及阻碍遗传多样性产生,所以单性生物类群通常被认为是进化的死胡同,不能够长期存在。然而雌核生殖银鲫生存时间已经远长于其预测的灭绝时间,并且展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生滑聪杰等人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发现锚头鳋(Lernaea)的形态会随着宿主种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鉴于此,有必要将分子数据也纳入到甲壳动物的系统分类研究中。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进化速率快、无旁系同源基因以及几乎不重组等优势,是理想的分子标记。然而,甲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分布极不均衡,视觉甲壳动物的数据最多(129个,RefSeq数据库,截止2018年1月1日),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