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大气科学 生态系统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0.585 秒)
最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教授朴世龙团队综合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1998-2012年间全球陆地碳汇加速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全球陆地碳汇在1998-2012年间的增速(0.17±0.05 PgC yr-2)是1980-1998年间(0.05±0.05 PgC yr-2)的3倍。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定量遥感、大气反演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发现过去15年全球陆地碳汇的加速增长主要归...
2018年3月6—7日,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氮循环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system N cycling under Climate Change)国际研讨会在我所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办。会议主题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氮循。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美国波多黎各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中科院多家研究所和国内多所知名大...
臭氧和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仅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地气系统能量平衡,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也有深刻影响。一方面,近地面臭氧被叶片气孔吸收后,会氧化叶绿素细胞并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气溶胶通过减少直接辐射和增加散射辐射,改变地表温度和水循环,进而影响森林冠层的辐射传输和光合效率。定量评估臭氧和气溶胶对我国生态系统...
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996年,Charles David Keeling博士(大气CO2浓度观测先驱)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气候变暖导致的植被春季物候期提前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碳汇功能的重要机制。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
2016年9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验收专家组成员包括骨干专家与研究生等项目组成员,共计7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验收专家组的科技专家成员有科技部咨询组跟踪专家尚金城教授和卞林根研究员,项目特邀顾问专家吴国雄院士、石广玉院士和王明星研...
中国是农业人口多、农作物种植面积大、气象灾害频发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已对中国农业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小组通过构建多气候模式-多影响模型的环境风险评估框架,基于IPCC AR5的气候模拟数据,评估了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迁移的风险。
青藏高原幅员广袤,地势高亢,在夏季是巨大的热源,通过热力作用影响亚洲季风甚至北半球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非常强烈,是研究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机制的理想区域。青藏高原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以0.4°C/10年的增温速率(大于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的两倍)持续变暖,且夜间变暖速率高于白天变暖速率。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又会对气候系统产...
2015年11月26-2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EATEG-PPMC)”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六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大气物理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南京土壤所、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两个中国农业科学...
在海拔高度1500米~2600米的高寒地区,科学家们试图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2011年开始,西班牙奥尔德萨-佩迪杜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韦斯卡省比利牛斯山脉)里建立一个微生物观测站。该观测站由巴斯克农业发展研究所设立,其目的是通过监测微生物的特性,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高山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冷凝作用,高山生态系统往往是大气污染物的汇,例如,许多微量金属(如Cd、Pb)可以通过大气远距离传输进入高山生态系统
2014年9月8-20日,“区域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培训班和区域科学-政策论坛(Science-policy dialogue)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培训班由东亚区域-气候重点实验室暨国际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START TEA)主办,由全球变化亚太研究网络(APN)项目资助,并且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大气物理研究所、以及国际全球变化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的支持...
2014年4月22至24日,由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与水资源部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下水资源与干旱区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科研院所、大学、非政府组织、以及新疆生态所近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
本研究以动态植被模型LPJ 为主要工具,以区域气候模式工具PRECIS 产生的A2、B2和A1B情景气候数据为输入,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应用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估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东部地区脆弱程度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仍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受气候...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利用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于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承办,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协办。有来自53个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