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认知心理学 社会认知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近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钟毅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SCI、SSCI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发表其团队在社会奖赏加工神经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Exposure to money modulates neural responses to outcome evaluations involving social reward》。该论文...
2016年4月11日,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23期学术沙龙暨组织管理专题讲座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A305会议室举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RolfvanDick教授(以下简称罗孚教授)与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彬副教授,先后在组织行为与管理专题沙龙上做了学术演讲。 罗孚作了题为“Thesocialidentityapproachtoeffe...
通过确立较高的绩效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然而, 学术界对它的负面影响却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高绩效要求将启动员工道德推脱机制为其随后进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开脱, 即道德推脱在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这一观点, 本研究提出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感知的市场竞争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 而道德认同则负向调节这一间接关系。通过对某零售企业22...
系统合理化理论曾提出, 低阶层者比高阶层者具有更高的系统合理化水平, 即更认可社会体系的合理性、更支持当前社会系统。但这一论断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引入社会认知视角, 考察低阶层与高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两个分研究得到了共同的结果:(1)低阶层者的系统合理化水平显著低于高阶层者; (2)这一差异是通过贫富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低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较低是基于其更少地认为社会贫富差距是由...
2015年11月26日,在交大闵行校区法学楼401会议室举行了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二十期学术沙龙——青年学者专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王球讲师与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印闯先后发表学术报告。沙龙由蒋宏教授主持。
心理理论涉及理解他人的目的、意图和情绪状态,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一致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认知的缺损,并且这一缺损不仅存在于慢性患者中,同时也存在于首发患者、未患病一级家属甚至是超高危个体中。社会认知的缺损与不良的社会功能有直接关系,了解社会认知缺损的内在机制将对临床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缺损的神经机...
2015年4月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六期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原法学楼401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副院长李卫东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永迪教授应邀作为演讲嘉宾。各学院师生、校外专家和媒体记者参加沙龙。沙龙由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主持。
2014年10月29日下午,上海交大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十二期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原法学院楼401会议室举行,会上举行了2014年度文理交叉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签约仪式,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陆邵明研究员,人文艺术研究院及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筹)葛岩教授出席本次沙龙并作学术报告,沙龙由蒋宏教授主持。
本书是班杜拉对社会认知理论思想的系统总结。社会认知理论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但是它超越了社会学习理论,它的研究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理论领域。班杜拉分析了人的发展、适应和改变,把人的能动性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网络来考察,认为社会文化主要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来传递。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标志着学习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倾向。在该书的序言中,班杜拉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的理论“冠以‘社会’一词,意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诸多社会根源;冠以‘认知’一词,是认识到思维...
社会认知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在验证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和探索与情绪调节策略、依恋系统活动有关的心理活动过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把当前社会认知理论特别是心理表征这一重要概念运用到理解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中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露。文章概述了关于内部工作模式与心理表征的关系及其在启动效应、可得性与通达性、记忆、情绪、归因等五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
敌意性别偏见是一种出于对女性敌对情感的性别偏见;善意的性别偏见则是指一种主观上出于爱护女性的正面情感,通过特定角色限制而对女性形成的一种性别偏见态度。二者的具体心理结构分别包括两性权力、性别间能力差异和异性性行为等三个维度。不同类型性别偏见对人们有关女性群体和个体的社会认知及其态度存在重要影响。
命中联系作业(GNAT)、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是测验内隐社会认知的4种新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继承与发展,都可以用来评定对单一态度对象的联想强度。文章通过实例分别对这4种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的设计程序、信度以及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      社会认知  情绪  杏仁核  前额叶  颞上沟        < 2007/10/30
人类的社会技能高于其它任何动物,能够形成对社会环境的高级表征,并能利用这些表征进行十分灵活的推理判断。但是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目前仍不十分明了。来自于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已经发现有一些脑结构(如杏仁核、前额叶、颞上沟、扣带前回等)在社会认知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它一些脑区结构(如右侧躯体体感区、岛叶、基底节、白质等)也共同参与社会认知加工过程。文章对近年来关于社会认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