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天文学 射电相关记录243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为何像银河系这样的旋涡星系可以有广阔的磁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理论推测,但目前科学家仍没能充分理解其形成过程。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根据射电天文观测,详细分析了星系NGC 4217的磁场,并发现了几种未知的磁场结构。NGC 4217距大熊座大约6700万光年,与银河系类似,也是旋涡星系。在评估NGC 4217的数据时,研究人员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结构。星系NGC 4217具有X形磁场结构,该结构从星系盘...
近日,世界各地射电天文台都报告说:在银河系内捕捉到了一个强烈的、长达1毫秒的快速射电暴。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的研究能证明这的确是来自银河系内的宇宙信号。 尽管时间很短,但快速射电暴的能量却高得吓人,其一次性释放的能量堪比太阳在一天内释放的能量。然而这头残暴的能量“猛兽”,其来源却一直是个谜团。天文学家表示,如果证实最新发现的快速射电暴来自银河系内,或许很快就能帮助我们揭开快速射电暴的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海量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近日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快速射电暴(FRB),其距离地球约85亿光年。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自2007年发现、2013年认证以来,成为天文领域最为热门的前沿领域之一。
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于2019年11月5日参加了东亚VLBI网(East-Asian VLBI Network,简称EAVN)组织的测试观测。除云南台40米射电望远镜外,参加本次观测的台站还有日本的Iriki 20米和Ogasawara 20米望远镜。本次观测频段为C波段,目标为W3OH脉泽和3C84、DA193连续谱,总观测时长约为1小时。
物理学家组织网、《今日美国》网2020年2月11日消息称,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具有稳定周期的快速射电暴(FRB),这是唯一已知的此类快速射电暴,以16天为周期循环出现,对该快速射电暴的发现和解释一旦确认,或将会带来革命性影响。快速射电暴从近十年前第一次被发现以来,就一直令天文学家困惑不解。该现象是持续时间数毫秒、来自银河系外的射电脉冲,其物理起源未知,但能量极大。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科学家也一直在发...
2020年1月11日,我校参与的、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主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正式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针对我校的相关工作,国家验收会给出“FAST项目创造了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网结构”的验收意见。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FAST 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设想,利用贵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FAST于2016年9月25...
2019年12月20日,国家天文台-中国电科54所射电天文技术联合实验室(JLRAT)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中国电科54所张旺副所长、王枫所长助理,JLRAT科技委成员上海天文台张秀忠研究员、实验室领导班子与骨干成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郑元鹏、颜毅华和卢雨共同主持。SKA Dish、相位阵馈源PAF、高性能馈源系统设计、亚毫米波天线关键技术、大天线技术、FAST测量...
一个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研究团队日前发布报告,提出在月球背面安装低频率阵列射电望远镜,用于观测系外恒星系统、寻找宜居行星等任务。据悉,该团队由来自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加州理工大学、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
一个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研究团队日前发布报告,提出在月球背面安装低频率阵列射电望远镜,用于观测系外恒星系统、寻找宜居行星等任务。据悉,该团队由来自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加州理工大学、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按照报告中的方案,整个阵列射电望远镜的建设由一台直径4米、高6米的着陆器“一站完成”。着陆器顶部安装一台月球车,用于漫游并安装阵列天线...
新华社上海2019年11月26日电(记者张泉、张建松)记者从正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工程大会上获悉,我国参与创建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第一阶段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计划于2021年开工建设。 SKA是由全球十多个国家计划合资建造、世界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低频阵列和位于南非的中频阵列两部分组成,因接收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而得...
今起三天,2019年度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工程与运行大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将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其他相关部委进一步通力合作,共同为SKA项目的进展,以及SKA区域中心落户提供最大支持。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最庞大的天文观测设备,以大量小单元天线汇聚实现综合孔径射电干涉成像,整个阵列延伸超过3000公里,所有观测仪器相互之间采用高性能的计...
甚长基线干涉仪(简称VLBI)是一种能够把相距上万公里的射电望远镜的无线电信号数字合成起来,开展成像观测的高精尖技术。作为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简称EVN)的准成员,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近日多次参加了2019年EVN第三观测季的网络性能监测实验(简称NME),成功的获得了新终端(DBBC2+MK6)的高质量干涉条纹,圆满的完成了新终端可靠性的测试。在NME实验中,昆明站采用已有工作终端(C...
2019年9月17日,云南天文台射电天文团组李志玄、陈文等人,组织实施了40米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EVN)的宽带网络传输和实时相关天文联合科学观测,成功实现eVLBI观测,为中外天文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长基线实时观测数据。甚长基线干涉仪(简称VLBI)是一种能够把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的无线电信号合成起来,可对深空探测器和遥远天体黑洞等开展定位和高分辨率成图的天文技术。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闫文明利用澳大利亚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PSR J1825-0935弱模式周期调制现象的性质,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2019, 485, 3241)。研究发现弱模式下,PSR J1825-0935的中间脉冲、主脉冲会在强和弱两个状态下周期性切换,调制周期约为33秒(相当于43个自转周期)。研究人员确认,中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