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上医人相关记录204条 . 查询时间(0.571 秒)
《医鼎阶》是清末民初福建省长汀客家医家黄元英的著作.黄元英,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仍以医为业,曾任江西省立医学堂教员、汀郡中学堂学监.他善用经方,注重脉诊,精于临床各科,所著《医鼎阶》,现藏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录了许多病案,并阐述了深奥的医学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福建客家医药的发展水平,对现今深入挖掘与传播传统中医药亦颇有启迪。
元代医家罗天益里籍考     元代  医家  罗天益  里籍考       < 2017/4/1
罗天益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弟子,关于其里籍,诸说不一:①“真定人”.《新元史》记载:“弟子罗天益,字谦甫,亦真定人,能传其学.”[1]②“镇人”.元代刘因《内经类编序》云:“镇人罗谦甫,尝从之学.”[2]③“藁城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藁城县志》记载:“元罗天益,别号谦甫,藁城人.”[3]148④“廉台人”.元代砚坚《东垣老人传》云:“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
1934年,《光华医药杂志》推出《女医专号》.1939年,钱宝华带领一批中医界女性借用《国医砥柱杂志》的版面,创办《中国女医》.1941年,《中国女医》独立刊行,发行8期后于当年停刊.民国时期女医创办中医药期刊的7年之路,也是女权运动在中医药界由热至冷过程的缩影,反映了女医们从懵懂到自信,再到自省的过程.作为现存20世纪上半叶的唯一1本由女性主办的中医药期刊,《中国女医》的受众定位错误或许是其失败...
在秋高气爽的丰收季节里,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三次全国医史学术大会,于2013年11月29-30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市梅地亚宾馆隆重举行.会议共征集相关学术论文66篇,有来自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内蒙、辽宁、黑龙江、吉林、四川、广东、广西、海南、青海等省市的代表及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领导共1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
“值守制度”和“差派制度”可说是清代太医院医官开展诊疗活动的“前奏”.“值守制度”可分为“特简供奉”、“内直供奉”和“外直供奉”3种,主要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除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外,太医院还具有为京城内的其他皇室成员、文武大臣、军队、平民百姓、文武会试以及监狱等提供医疗保障的职能,因而形成了“差派制度”.“差派制度”又分为“特派差务”、“奏派差务”和“咨派差务”3种。
根据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2014年学术活动计划,经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拟定于2014年7月中旬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办,山西中医学院协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医汇通派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医界借以维护自身权利的产物.由于时代的特定性和上海的特殊地位,近代上海的中西医汇通派在维护中医地位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中西医汇通医院的主要中心之一。
由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办的福建省第20次医史学学术交流会,于2013年10月25日至28日在福清市石竹山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首开在闽两岸同胞共同交流探讨医史文献学术之河。会议收到13篇论文,分为闽台大家、两岸医事、医著研究等3大栏目,内容涉及医、药、医籍、医家、社会大背景诸方面,基本反映了当前医史文献学研究的热点、难点。与会代表既有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医史文献专家,又有省内医学高等院校长期从...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1981年12月 “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奠基[2].1982年12月14日-20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马尼拉召开了针灸穴位标准化工作会议,西太平洋9个国家和地区的针灸专家就人体十四经36 1个针灸穴名的标准化方案取得一致意见[3]。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
香港的多数居民为华人,长期以来一直信赖和依靠中医.20世纪百年间,香港中医药界合理利用港英政府的相关法规,为其生存争取了空间;在积极参与内地“废止中医案”抗争的同时,又与内地合作开办中医教育,加上部分内地中医赴港定居,使得香港中医药界保持着活力;出于公共卫生的考虑,港英政府允许并协助建立华人医院并应用中医药,从而首创了香港的中医医院,并对中西医合作进行了探索;受社会各团体的资助,香港中医医院注重慈...
1894年,李济马著成《东医寿世保元四象本草卷》一书.1900年,李氏对该书做了修订,但未及完成便辞世.1901年,李氏门人将《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草本卷》一书修订本加以整理,易名为《东医寿世保元》刊行,而《东医寿世保元草本卷》仍有抄本存世.将《东医寿世保元草本卷》抄本与《东医寿世保元》刊本加以对比,可以发现李氏门人在刊行此书时,对李氏稿本做了较多的改动:增加目录、调整次顺、增删论述、增删方剂等.相较...
流: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定于2013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第13届3次学术年会。会议主题是:医史学科的多元发展。欢迎国内外学者围绕以下具体问题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大会学术交①医史学学科的相关发展方向;②医史学的理论研究与方法论;③医史学人才培养及医学史教学。
《医垒元戎》系元代医家王好古(1200-1264)所撰,凡12卷.该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病.其特点是打破了伤寒与杂病的界限,既把六经辨证的原则用于杂病,又把杂病方药用于六经诸证,将伤寒与杂病的治疗统一起来,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书现存多种版本,经调研考证,归纳为12卷本和1卷本2类.12卷本系全本,为王好古所撰,而1卷本则仅摘录其要义,并非全文,为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