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群相关记录2051条 . 查询时间(0.579 秒)
化合物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子分子生态学研究组聚焦于研究植物在种子阶段使用的各种信息化合物。该研究组曾报道种子可以感受野火烟气中的丁香醛,并受其刺激而启动种子萌发,从而在野火之后迅速实现种群更新(Cao et al.,2022;Cao et al,2023;许宏力等,2024)。近期,种子分子生态学研究组又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合作伙伴发现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
富存于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屯组中的西屯脊椎动物群是世界上著名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宝库之一,主要以盔甲鱼亚纲的多鳃鱼类和华南鱼类、盾皮鱼纲的云南鱼类以及硬骨鱼纲的肉鳍鱼类冠群的辐射演化为特征。20世纪80 年代以来先后发现的杨氏鱼(Youngolepis)、奇异鱼(Diabolepis)和蝶柱鱼(Styloichthys)均为肉鳍鱼亚纲冠群的主要代表,而斑鳞鱼(Psarolepis)和无孔鱼(Ach...
体温调节是一个经典的生理学问题,甲状腺激素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因生活环境、饮食、遗传、长期应激等因素导致的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者发展为甲状腺癌。在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中国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有机结合,对代谢、消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备受关注,这是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万群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遗传病的分子基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
2024年3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吲哚丙酸,可以增强抗癌药物抗PD-1单抗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2024年2月28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项目群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会议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华芳主任共同在Psychiatry Research发表题为“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systemic disturbanc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环境扰动下的稳定维持。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如物种的存活率下降、病原体的流行增加以及物种灭绝的风险提高。变温动物受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成为气候变化过程中最受胁的类群之一。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但缺乏关于变温动物的研究。一些研究发现,短期变暖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阻碍宿主的功能表现。然而,关于气候变暖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探讨肠道菌...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包括物种的存活率下降、病原体的流行增加以及物种灭绝的风险提高。变温动物受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成为气候变化过程中最受胁的类群之一。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但缺乏对变温动物的探索。一些研究发现,短期变暖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阻碍宿主的功能表现。然而,气候变暖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得知。了解肠道菌...
长期以来,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热带亚洲的新生代植物化石记录对于探索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至关重要,但由于植被覆盖较大和古植物学研究基础薄弱的原因,产自热带亚洲的新生代化石非常少。为寻找热带低纬度新生代植物化石,2024年1月16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在泰国北部开展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工作。
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生物群是显生宙最早的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微体化石库。其以产出大量磷酸盐化软躯体动物及其胚胎化石而闻名于世,为重建寒武纪大爆发初期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埋藏窗口。然而,前人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软躯体动物和动物胚胎化石,而忽视了非动物化石的研究。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 receptors FFAR2/3"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在短链脂肪酸激活人源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原特别研究助理丹尼斯(A. Denis)、研究员黄迪颖等,2024年1月9日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地质多样性》(Geodiversitas)发表封面文章,重新诠释了有关热河生物群“小龙虾”的科学难题。
赵群,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基于合成化学的相关理论,结合酶的定向进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将非天然有机化学反应引入酶催化体系,重塑酶催化机制和拓展酶催化新功能。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的酶催化方法学,包括:天然酶的改造及其催化新功能拓展;人工酶的构建与仿生催化;以第(共)一和(共)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Synthesis、C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