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应用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应用气象学 气候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213 秒)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了把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C、最好1.5°C这一目标。自这一温控目标提出以来,1.5oC和2oC温升所造成的气候影响问题,成为了科学界和决策者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5°C特别报告在内的诸多研究均定性地得出结论,即在全球尺度上,1.5°C较之2°C温升能够显著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影响。但是...
2020年11月5日,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组织召开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监测、诊断、预测业务系统建设进展汇报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李维京研究员、张培群研究员、肖潺处长等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对系统建设进行了科学指导。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试基地运行办公室主任李清泉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由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年气候预测与气候应用技术论坛”定于2020年11月11-13日召开。
第七届中英“气候科学支持服务伙伴关系中国项目”(CSSP-China)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采用现场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协办。参与CSSP-China项目的中英双方机构科研人员、CSSP-China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及牛顿基金会项目管理人员近160人通...
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810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
由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年气候预测与气候应用技术论坛”暂定于2020年11月11-13日召开。
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做好梅汛期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加强长江中下游梅雨预报技术交流,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召开2020年梅汛期预报技术交流暨梅雨会商视频会,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上海、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气象部门参加会议。
2020年2月2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19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等气象灾害均偏轻。与近10年平均值相比,气象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
沈阳农业大学(2017-2019)年考研初试自命题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
2019年12月2-3日,由我院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承办的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研讨会:全球季风区降雨气候变化的原因(WMO/WWRP/Working Group for Tropical Meteorology Research:Workshop on Monsoon Climate Change and Attribution)在珠海召开。由WMO热带气象工作组邀请的,研究全球季...
近日,我校应用气象学院丁雪丽(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和美国加州大学William R. Horwath(通讯作者)于4月10日,在土壤学领域顶级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影响因子4.926)发表题目为《Warming increases microbial residue contribution to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n...
2019年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
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气候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The 15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limate 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ISCS)”于2018年7月9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班,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70位学员参加本届讲习班,其中国内学员135人、国际学员35人。开幕式由国...
2018年4月19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与中国科学家联合学术会议在气象楼报告厅召开。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主席Guy P. Brasseur、副主席Amanda Lynch,中国科学院穆穆院士、张人禾院士, 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WCRP四大核心计划和各个工作组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齐聚本次会议。校党委书记管兆勇,WCRP中国委员会主席、我校王会军院士,副校...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分会,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征文范围:大气成分观测;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等的时空分布;大气化学过程;排放与排放源处理;臭氧、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等的监测与控制;大气成分的健康及生态效应;大气成分在中尺度天气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天气、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