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天气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气学 气候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38 秒)
作为年际尺度上最重要的海气耦合变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全球天气气候异常有着深远影响,是全球许多地区最重要的季节预报信号来源。2023年9月18日,应《大气科学》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发表了题为“从能量学角度理解气候背景场对ENSO热带和热带外遥相关的影响”的综述性论文,该文拟刊于《大气科学》“庆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95周年专题”。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暴雨、高温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升对极端事件的变化、机制及预测的认知,AOSL特组织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变化、机制及预测”的专刊,已于2022年8月20日上线出版(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
中国新闻网西宁2022年2月18日电 (记者 孙睿)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科院”)相关专家18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该院史培军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该研究成果显示,观测显示气候变暖将缓减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缺氧健康风险。
2021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我国气象部门将在当天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内容包括延伸期(10到30天)、月、季节和年度的气候趋势预测结论,为气象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气候服务信息。气候预测结论定期发布,即时更新,公众可登录国家气候中心官方网站和各地气象局网站查询。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这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态系统特别是海洋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本期《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京志,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2020年1月10日,从北到南狂扫中国东部大部地区的寒潮基本结束。6日至8日,在这场几乎与2016年隆冬“霸王级”寒潮量级相当的天气过程中,降温8℃以上的国土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降幅12℃以上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共计60个气象观测站的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很多人可能很难将日常生活与全球尺度的气候变暖联系在一起。然而,前几天,公众感受的“极...
近期冷空气频频来袭,根据预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持续低温。与此同时,关于“冷冬”还是“暖冬”“全球变暖”等话题也颇受关注。入冬以来我国多地温度偏低吗?原因何在?冷空气频频来袭与全球变暖矛盾吗?中国气象报记者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为您详解。
2020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海河流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海河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高校及科研院所近70位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广泛交流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成果,为提升海河流域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言献策。
近期,世界上首个全球1公里网格分辨率的季节尺度数值模拟计算完成。该模 拟 由 欧 洲 中 期 天 气 预 报 中 心(ECMWF) 科学家尼尔斯·韦迪、彼得·鲍尔和彼得·杜本带领的团队,与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瓦伦丁·安纳塔拉吉合作开展,在橡树岭实验室的“顶点”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完成。该机是截至2019年11月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模式使用ECMWF集成预报系统(IFS)的改进版本。
利用6 h一次、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6年生成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低涡集中生成于盆地内;在6月生成最多,7月发展最强;按移动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5类:东移型、东北移型、东南移型、西移型和少动型;东移型、东南移型、少动型低涡生成个数的峰值在6月,东北移型和西移型低涡生成个数的峰值在7月。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杨修群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项目年度项目进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项目责任专家黄建平教授、李维京研究员,项目特邀咨询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何金海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研究员,南京大学丁爱军教授、孙鉴泞教授、孙旭光教授,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全体研究骨...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与之相应,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气候变化经济学科日臻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格局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发展,...
气候变化和霾污染直接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厄尔尼诺改变大气环流,造成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而此类气候事件是否会影响我国东部的霾污染却缺乏研究。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铁学熙研究员联合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首次研究了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对中国东部地区霾污染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该工作...
2012年9月20日,社发司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会,项目验收专家组经过认真听取项目组所作汇报,审阅有关文档资料,经充分质询和讨论,对项目研究工作予以了高度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