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 地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地理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123 秒)
2013年2月8日,SCIENCE在新闻焦点栏目以Losing Arable Land, China Faces Stark Choice: Adapt or Go Hungry为标题报道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陶福禄研究组和禹城综合实验站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适应的研究成果。
利用CCLM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CP4.5情景预估数据与淮河流域1960-2005年日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式在试验期(1960-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40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试验期模式数据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域逐月平均温度时间变化特征,相关系数达0.99(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均温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系数达0.72;但在南部高海拔地区(安徽省霍山县和金寨县)精度不高;极...
西北干旱区以高大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为特点,构成了以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为基本特征的特殊自然单元,主要进行着以水为主要驱动力的物质运移与能量转化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
5月21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中期专家咨询研讨会在京召开。项目六个课题分别汇报了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提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落实了各实施计划与下三年研究目标。
气候变化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其碳的源汇功能。因此,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功能面临的风险,可以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制定和国际碳排放谈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对气候变化情景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模拟,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确定碳吸收功能风险评估标准,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碳吸收功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IPCC S...
2010年11月10日-12日,由我所及挂靠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及广西科学院等主办、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承办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美丽的广西北海圆满结束。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人类活动作为主导因素所导致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通过地球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利于科学界为制定全球变化策略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支撑。”
2010年启动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长期重视全球变化研究的又一具体体现。
运用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平凉、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冬小麦试验田平均物候观测资料及试验点气象站1971~2008年逐日日照、温度、降水量测量值,建立了冬小麦日照、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并对1971~2008年冬小麦各生产年度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降水及综合气候平均适宜度分别为0.77、0.66、0.5...
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分析了1956—2005年50年来的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年平均径流量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径流降雨的经验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宝清站和菜嘴子站的年平均径流量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56—1967年的基准期和1968—2005年的变化期.变化期内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在年平均径流量减少...
高庙盆地内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受河流地貌影响尤其显著,绝大部分连续性文化遗址都分布在T3阶地上。5~4 ka BP本区气候暖湿,对应马家窑到马厂时期,盆地内聚落分布由T3阶地向T2转移,聚落分布模式由均匀到凝聚,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到马厂时期,聚落发展到鼎盛,并出现了中型遗址,成为聚落的中心,聚落等级上升为两级;4 ka BP时气候突变,急剧的降温,使得从齐家文...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量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明...
2008年1月26日,中-英国际合作重要咨询项目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圆桌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中国实例研究”。该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气候办(NDRC)与英国国际合作发展署(DFID)联合支持,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夏军研究员与英国Sussex大学发展研究所Thomas Tanner博士共同负责,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联合承担完...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土壤有机碳状况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新鲜有机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亚热带地区的耕作土壤(0~20 cm)有机碳积累量比北温带地区大约低50%,黄土高原地区的耕作土壤有机碳积累量略高于北温带。预测到2050年气温升高 1.5~3℃,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亚热带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耕作土壤有机碳积累水平将分别下降 5.6%~10.9%...
依据冰芯、树轮、沉积物分析和冰川波动等各单点古气候代用资料,以及重建的综合温度变化曲线,分析了近 200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整体性和区域性特征。全青藏高原综合温度曲线显示中世纪暖期(1150-1400年)、小冰期(1400-1900年)以及公元 3~5世纪冷期的存在。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 9~11世纪,青藏高原东北部以温暖为特征,而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表现为寒冷。青藏高原南部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