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核酸生物化学 多糖生物化学 脂类生物化学 酶学 膜生物化学 激素生物化学 生殖生物化学 免疫生物化学 毒理生物化学 比较生物化学 应用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化学 脑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374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脑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将取回的新鲜羊脑清洗去除表面血迹和杂质,冷冻干燥,冻干后的羊脑粉碎后,过筛,加有机溶剂搅拌提取,合并提取液,抽滤,沉淀自然晾干至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将滤液浓缩,加入无水乙醇回流,过滤,滤液静止过夜至分层,抽滤取滤液,浓缩真空或冷冻干燥得到卵磷脂;再加丙酮,脱胆固醇,获得纯卵磷脂,将沉淀物加入氯化钙、搅拌提取,离心,得到沉淀即粗脑磷脂提取物;...
2023年10月31日,《Cell Discover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ratiometric indicator for tryptopha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穆宇研究组和杜久林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的新型遗传编码荧光蛋白探针GRIT(Genetically encoded Ratio...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结构和功能,并与人群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有关。已有研究或基于整个大脑(不分区)或主要关注在认知中起重要作用的海马区, 却鲜有关于MCs对其他脑区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脂质作为脑组...
2023年3月24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 structure and gating mechanism in diverse NMDA receptors with GluN2C and GluN2D subuni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单颗粒冷冻电镜、质...
纳米酶作为2022年十大新兴技术之一(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发布),它集天然催化与人工催化优势于一身,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可以作为酶的替代品用于人类健康;又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克服了天然酶的局限性;同时还具有纳米材料的可设计性和多功能性,在工业、医学、生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何利用纳米酶的独特性(如多酶活性、多功能和底物催化),创造一...
昼夜节律紊乱可引发心血管、消化道、神经退行性和肿瘤等疾病。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密切互作,其昼夜节律稳态的维持受宿主调控并在宿主营养代谢、发育、免疫和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解析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灵长类动物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在昼夜节律层面的互作机制鲜有报道,这限制了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性研究。相对于节律紊乱的小鼠模型,BMAL1敲...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带领的团队从森林山蛭毒液中发掘的活性多肽,2022年9月2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抗缺血性脑卒中1.1类新药临床试验通知书(受理号:CXHL2200443 ;通知书编号:2022LP01489),这也是全球首个同时靶向凝血因子XIIa(FXIIa)和激肽释放酶(KLK)获批临床的抑制剂。该批文也是其团队基于动物毒素获批的第二个多肽1.1类新药临床批文。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五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这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目前,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肿瘤的高侵袭性、快速生长和增强的血管生成,胶质瘤无法通过传统/常规手术进行干净切除,导致预后不良和生存时间短。针对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化学药物疗法是结合手术切除治疗后最...
经过三万多年的家养驯化,家犬形成了特有的、高超的跨物种社会认知功能,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也被认为是理想的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模型。2022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团队、杜茁团队、汪迎春团队联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雷,以及昆明动物所研究员王国栋和中科院院士、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团队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在线发表...
2022年4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静毅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泽峰研究组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杨柳松主任医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Upregulated YB-1 protein promotes glioblastoma ...
据近日《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前所未知的新功能,其具有神经元一样的电活动,且可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并改变神经元的功能。这为神经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有朝一日可能会导致治疗从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到创伤性脑损伤等多种疾病。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类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8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复杂,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血栓性炎症(thromboinflammation)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接触-激肽系统(the contact–kinin pathway)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团队最近发现缺铁和雌激素分别通过调控转铁蛋白基因调控区的低氧诱导元件(HRE)和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从而上调转铁蛋白的表达,这表明转铁蛋白上调与缺铁性贫血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之间存在关联。前期研究已经阐明血浆转铁蛋白与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以不同的亲和力相互作用以维持凝血系统稳态平衡(T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020)。进一步的...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巫林平课题组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oein Moghimi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基于多肽的脑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最新成果“Cross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with nanoligand drug carriers self...
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为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提供了可靠的途径。通过改变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制造具有不同形貌、不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2014年,W.DeGrado等人利用7肽链制备了淀粉状纤维结构的自组装聚集体,实现模仿碳酸酐酶有效催化二氧化碳的可逆水合反应。之后陆续又有利用类似分子机器进行催化氧化等相关的研究报道。尽管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多肽链自组装的机理、聚集体的结构、影响催化活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