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南京大学相关记录128条 . 查询时间(0.469 秒)
在最新一期国际重要学术刊物《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地理与海洋学院张瀚之博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Expansion of dust provenance and aridification of Asia since ~7.2 Ma revealed by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这项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蓝田地区沉积物进行系...
2018年12月3日, 《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文瑄教授课题组在含油气盆地烃类演化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题目为“Thermochemical oxidation of methane induced by high-valence metal oxides in a sedimentary bas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513...
2018年10月18-20日,南京大学首届现代地球科学“大师论坛”举办。现代地球科学“大师论坛”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项目。论坛每年针对前沿科学问题,邀请相关领域国际顶尖学术大师,集中开展多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讨论。本届“大师论坛”论坛主题为“壳幔演化”,召集人为Albrecht W. Hofmann院士,另两位主讲人为Nicholas Arndt和Richard Ernst院...
最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立辉教授课题组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德国马普化学所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在地幔地球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个国际团队采用新兴的镁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传统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分析南太平洋Pitcairn岛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发现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柱中存在古老地表碳酸盐的化学“印记”。相关成果Recycled anc...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葛荣峰副教授、朱文斌教授等近年来在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在该区首次发现了始太古代的片麻岩(称为“阿克塔什片麻杂岩”)。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大比例尺填图表明,这些古老岩石(图1A)以规模不等的构造透镜体形式产出于~2.0 Ga的片麻岩中,规模最大的达150m*10m,并被~1.9 Ga的火成碳酸岩...
2018年5月9号,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蔡元峰教授与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德国、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和中国的33名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76次航次的科学家与25名海洋技术专家搭乘“乔迪斯﹒决心号”钻探船(JOIDES Resolution)来到位于南太平洋“兄弟火山”(Brothers volcano)火山口上方的预定海域位置。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IODP376航次的成员将在这里...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修棉教授课题组在对西藏喜马拉雅地区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室内系统的研究,首次在南半球开放碳酸盐台地环境下追踪到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的记录。通过对两个完整出露的地层剖面的高分辨率的沉积学、地层学、地球化学等研究,发现这次事件造成当时南半球碳酸盐台地快速死亡,以双壳、有孔虫、珊瑚为主的生物礁系统在温度升高、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彻底崩溃,双壳类Lithi...
长距离传输的矿物尘的尘源、传输在理解尘-气候系统中矿物尘改变大气辐射、大气云核/冰核属性和尘营养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大气CO2浓度等关键科学问题中至关重要。北非作为全球最大的矿物尘源区,每年产生大约0.8TG矿物尘,约占全球矿物尘量的70%。稳定的矿物相的粘粒矿物是远距离传输矿物尘中主要组分,运用粘粒中地球化学指纹识别北非尘源并示踪长距离传输矿物尘传输途径有助于理解非洲季风演化过程及北非矿物...
岩浆混合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地质过程,其中以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最为常见。通常认为参与混合的镁铁质岩浆的同位素组成比长英质岩浆的同位素组成更为亏损。然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夕生教授课题组在研究华南赣杭带早白垩世泗岭杂岩体等花岗岩及相关岩石时,发现了相反的情形。泗岭杂岩体由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碱性长石花岗岩组成,且后两者含较多的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野外观察及LA-...
2017年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一百多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近三千位学者代表与会,十四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主持。开幕式上,陈骏代表学校欢迎与会专...
近年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建了现代化的近底边界层观测系统(图1),在南黄海潮滩海岸(图2)进行长期观测,定量研究极浅水环境的水动力和地貌演化过程,在极浅水沉积环境中的沉积地貌方面取得若干新认识。(1)水深 < 0.2m的极浅水阶段,其持续时间仅占整个潮周期的11%,但在极浅水阶段产生的侵蚀淤积厚度占整个潮周期地貌变化的35%,表明传统观测...
2017年7月20日,海洋地质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刊物“Marine Geology”发来邀请函,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高抒教授由该刊编委晋升为主编。信中说:“近年来本刊声誉提高较快,稿件处理任务大增。因此,将在已聘任三位主编的基础上,增聘第四位主编。在讨论这一岗位候选人过程中,三位在任主编一致高度评价您的工作,认为您将合适于这个岗位。特此致函邀请,望考虑为盼……我们期待您在2018年1月1日起开...
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15周年,应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徐夕生邀请,英国杜伦大学教授、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牛耀龄于2017年5月25日赴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牛耀龄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英国地质学会fellow;曾任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地科联固体地球组成和演化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诸多国际地学期刊的编委。长期...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代立东研究员的邀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晓志教授于3月23日-25日来地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访问期间,杨晓志教授参观了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并于3月24日在高压室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壳幔体系的氧逸度:时空分布特征和指示意义”的学术报告。所内部分研究员及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高压室的代立东研究员主持。氧逸度是有效的氧分压,属于地球内部重要的热...
非鸟类恐龙在向鸟类演化过程中后肢发生了很多改变,如行走姿势由近于直立转变为屈膝行走,出现了可以对握并且具有很强的抓握能力的脚趾等。与之对应,鸟类踝关节(功能上对应于人类膝盖)出现了下跗骨、胫骨软骨和跗骨间籽骨等特化结构。这些特化结构改变了鸟类复杂的肌腱系统对单个脚趾活动的控制和力矩,从而提高了鸟类脚趾抓握的精度和力量,这对于鸟类的飞行和捕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缺乏化石的证据,这些鸟类后肢特化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