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固体力学 振动与波 流体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统计力学 应用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力学 摩擦学相关记录187条 . 查询时间(0.358 秒)
胡金春,博士,副研究员。近年来主要研究与开发工作:1、激光干涉仪超精密信号处理方法与硬件实现技术。2、基于激光干涉仪与平面光栅的多自由度超精密测量系统及其方法。3、基于电机固有、特殊构建、电激励等磁场多自由度精密测量。4、超精密复杂动力学系统高动态建模与新型全状态约束控制理论。5、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与驱动器硬件实现。6、结构部件损伤新型检测理论与应用技术目前负责重大专项、自然基金课题各1项...
何永勇,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声发射技术就是利用材料释放的应变能来识别和了解其内部或表面状态改变的技术。相对于振动、温度等其它物理量,声发射对材料内部或表面的状态改变非常敏感。研究涉及声发射的物理特性、材料损伤形式对声发射的影响、微纳加工过程的声发射现象、摩擦磨损过程的声发射现象、声发射信号的获取与分析、声发射信号的模拟、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研制等。
郝智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针对人体膝关节的建模方法,膝关节屈膝过程中半月板、关节软骨及韧带的力学特性,从宏观和微观研究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后的重建方法和重建移植物功能等,理解关节软骨及韧带的损伤力学机制。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研究成果有助于膝关节矫形支具与人工关节的设计以及手术治疗方案的设计。
韩赞东,1969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博士毕业开始,一直从事焊接工艺与过程控制、机电系统控制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根据机械系学科发展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材料测试与无损检测领域。曾参加973重点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30余项,已经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
郭丹,副研究员,在集成电路芯片表面纳米精度平坦化制造机理方面,系统研究了纳米颗粒与表面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显微测量技术的纳米颗粒机械特性测量、颗粒与表面作用力测量、纳米颗粒运动观测实验系统,发现纳米颗粒的机械特性具有尺度效应,观测分析了颗粒的运动行为,建立了颗粒作用表面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平坦化过程中纳米颗粒对超光滑表面形成的作用,研究成果对发展未来IC制造平坦化技术具有重...
付成龙,博士,副教授,从事仿人与仿生机器人、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方向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专项项目、1项863主题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1项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课题以及2项企业合作课题,作为课题副组长和项目骨干参与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985、专项等项目10项。发表...
方刚,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及在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1项,与国际企业合作4项,与国内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2001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31篇,合著教材和专著各1本。
程嘉,副教授,围绕复杂机电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IC制造装备设计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以含工艺腔室的IC装备为研究载体,开展复杂机械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优化设计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曾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负责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负责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或技术骨干,参与02专项和自...
陈皓生,副研究员,奖励与荣誉:200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项目展示会的优秀进展项目;2009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排名第1);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3);2012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常保华,博士,副教授,专业特长:材料微连接技术,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焊接力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先后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10余个,发表论文60多篇,参加撰写学术著作2本。
蔡志鹏,1974年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百万千瓦级核电低压转子焊接制造技术的攻关。百万千瓦级核电低压转子的制造是影响我国核电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2020年核电发电量战略规划能否实现。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百万千瓦级核电低压转子全部依靠进口,国外政府和供货商采用延期、提价及胁迫我国政府签署限制性协议等手段控制我国低压转子的数目,进而压制我国核电发展,低压转子的制造已经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
朱煜,博士,教授/博导,机电所所长,带领教师、研究生与工程研究人员等组成的百余人重大科技研究攻关团队,面向IC制造装备的重大技术需求,围绕纳米级运动精度的生成,在超精密机械系统设计、超精密测量、超精密运动控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研制出纳米级超精密工件台系统、大行程气浮/磁浮平面电机、六自由度纳米精度微动台等半导体制造装...
周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1项、863 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新能源装备设计制造、激光仿生微纳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完成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3项。相关研究已在空化热机装备、人工/生物分子集成设计与器件制作、高速电气化轨道自洁减阻材料、LED和薄膜光伏电池激光微纳加工技术、激光界面结合强度定量测试等方面获得了较大进展。
周凯,博士,教授/博导,与国际同步开展PC数控技术研究,在新一代数控系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开发出我国首台80位实时浮点高频插补数控系统,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化,后续承担国家数控攻关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研究开发出以自适应数控系统、集成化数控系统、网络化数控系统、多核微阵列结构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多种新型数控系统,在生产第一线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新一代计算机数控技术的专...
赵海燕,博士,教授,副系主任,针对“焊接过程及焊接结构的建模仿真和性能评价”,在物理机理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相应建模理论及模拟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结构。包括:热源和材料的相互作用及熔池动态行为,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测量及控制,焊接及连接的失效及性能评价等;研究结果应用于核电火电、航空宇航、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封装等领域。发表论文130余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