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农艺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艺学其他学科 棉花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058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单粒种子微创取样器,属于棉花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棉种进行筛选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包括底座、缓冲支撑机构、第一立柱和取样机构,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支撑机构,缓冲支撑机构的上方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样品放置板,缓冲支撑机构上表面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第一立柱的顶部焊接有横板,横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取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与纤维强度有关的瑟伯氏棉渐渗片段的成套引物及应用,该瑟伯氏棉渐渗片段位于陆地棉染色体D08上,与陆地棉纤维强度QTL位点qFS-D08紧密相关,位于染色体D08上7.073-60.027Mb范围内,该QTL区段内瑟伯氏棉渐渗片段显著提升纤维强度。本发明所述的成套引物由2F/2R,3F/3R,42F/47R和5F/5R组成。本发明的4对引物可以用来鉴定陆地棉中是否含有瑟伯氏棉渐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多目标性状相关单体型筛选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从田间取得的若干个陆地棉材料的嫩绿叶片提取其总DNA;(2)将上述DNA与illumina棉花SNP芯片进行芯片杂交;(3)获得所述陆地棉材料的SNP标记基因型及其基因组位置,获得陆地棉基因组26条染色体的连锁不平衡衰退距离;(4)获得陆地棉基因组的单体型草图及其标签标记信息;(5)获得与棉花不同目标性状表型显著关联的SN...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马雄风研究员团队联合所内棉花高产育种创新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张若宇教授团队,开展了微塑料对棉花危害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可被棉花幼苗吸收,显著影响棉花幼苗生长,并改变了其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微塑料对地膜覆盖作物的毒性评价和污染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Uptake and effect of carboxyl-modified polystyrene mi...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从辩证的角度对无酚和有酚棉籽在不同场景下于动物饲料中的综合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棉籽的综合利用带来新思路。相关综述文章以“Utilising cottonseed in animal feeding: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为题发表在《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期刊创刊号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马磊研究员团队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结合单因素实验、响应面设计试验等手段,探明了棉籽壳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为提高棉籽的高值化利用新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以“Sustainable Conversion of Cottonseed Hulls to Valuable Proanthocyanidins through Ultrasound-Assis...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系统阐明了全球棉花全产业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从种植、加工和使用三个环节来提高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途径,为棉花可持续生产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9月5日,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团队系统解析了全球棉花全产业链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纺织品对环境影响的差异,提出了从种植、加工和使用三个环节来提高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tt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亚洲棉的生物学贡献及其在我国的传播途径”喜获2022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成果揭示了亚洲棉是陆地棉的供体种和纤维的主要贡献者,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亚洲棉在我国“自南向北”传播的规律,为棉属的进化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提升了我国在棉花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近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强一行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江科研中心调研。
范小平,1968年10月生人。自1991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棉花组织培养及转基因工作。2010年聘为副研究员。
姚景珍,1962年8月出生, 2015年1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近年来,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项,省级科技研发项目3项;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3项,实用新型3项;审定农作物品种4个(其中国审1个并获植物新品种权);鉴定成果3项,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参与著书1本;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
许琦,博士,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小麦分子生物学研究。任职以来,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两篇。审定棉花品种两个,其中晋棉42排名第一。获得专利6项。主持课题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农业部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五项。
席天元,男,中共党员,研究员,学士学位。1964年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市任阳乡任阳村;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晓红,主要从事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推广,主持、参加省攻关、省财政支农、农业部等项目30余项。育成食用型、加工型、兼用型及营养保健型甘薯新品种5个,选育的甘薯品种和甘薯、地黄脱毒技术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编制地方标准3项。在《山西农业科学》、《中草药》、《中药材》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