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云激荡,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应运而生。它是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产儿,其萌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对中国传统史学深刻变革的文化选择过程。这既是对中华民族前途的选择,也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继承、创造、创新的选择。中国传统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生成的沃土,而非已逝的凝固之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史学有机结合,揭开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崭新一页,成为古老的中国史学的现代存在形态。...
刘大年(1915-1999)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家,终生不渝坚持唯物史观,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拓荒者,在近代史园地筚路蓝缕开拓耕耘,孜孜不倦,老而弥笃,著述丰厚,成就斐然。同时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中科院1950年5月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承接延安史学机构之脉络,刘大年1953年12月被任命为近代史所副所长,1957年所长范文澜提出希望减轻行政工作负担以便专心写书,刘大年...
进化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伴随着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社会全史的认知上经历了从“社会进化史”到“社会发展史”的转型,社会史撰述树立了自然史和史前史的观念前提,而五种社会形态论的主导地位也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撰述模式在兴起过程中吸收了社会进化史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出现了史观认知上的一些差异,由此肇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起点认知分化的根源。
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求真与致用、科学性与现实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之初,便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致用属性。这种致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现实社会提供准确的历史知识;二是为现实社会提供深刻的历史智慧;三是以发现的历史规律引导现实社会前进方向,提供历史借鉴(经验教训)。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突出...
恩格斯在其经典名著《自然辩证法》中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翅膀,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质。这里所说的理论思维,当然包括历史学的理论思维及其成果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既是历史学的学科理论,又是历史学的灵魂,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中具有领军性意义。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标志就是运...
新中国成立后,王锺翰开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很快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在清史、民族史等重要领域取得了新成就,开创了晚年学术研究的新境界。王锺翰笃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学术研究亦呈现鲜明的学术特色,如将清史与满族史研究融为一体,注重科学理论指导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善于从宏观和深层次方面来把握时代特征。作为民国时期新考据学阵营的重要成员,王锺翰这一学术路径的转变既具有一定代表性,也具有重要的...
美国史学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美史学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剖析他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美史学是如何互动交流的,而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身的建设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我国史学界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下。基于此,笔者拟就冷战对峙时期、中美关系解冻后以及冷战结束后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史学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概况进行粗略梳理,以期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部将于2015年9月18日举办中国社科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征文主题如下:1.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性;2.阶级和阶级斗争再认识:历史与现实;3.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群体,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作为新社会史的流派之一,他们推动了西方史学乃至国际史学的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在其关于理论问题的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了关于史学的有系统的认识,这可以称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观,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本文试对此做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和路径的一种概括,作者通过史学史上的及其亲历的实例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如在“古今”关系上“相续相涵,互补互证”,在“中外”关系上“相抗相依(对立统一),亦异亦同(个性共性)”等等,认为这种方法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内在要求。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界掀起学习唯物史观的热潮,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历史学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史学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甚至失误,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摆脱了以往对唯物史观机械、教条主义的理解,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物史观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反省历史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再次展现出...
史学概论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的新体系、新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决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当作现成的“公式”,不分时间和地点机械地套用,而是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推进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实施方案(2009—2014)》的统一部署,日前正式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并于3月31日召开成立会议。林甘泉、陈高华、卜宪群、彭卫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受聘为该室兼职研究员。会上,林甘泉等专家指出,历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随着近代学科体系的建立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