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科学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相关记录186条 . 查询时间(0.085 秒)
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译丛” ,首批四部著作《科学哲学指南》、《科学之话语》、《认知科学哲学导论》、《语言与因特网》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译丛”系列的其它图书也将陆续和广大读者见面。
2006-2007学年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要论文摘要。
本文纵览科学技术哲学的全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纲领性的展望,特别是针对科学哲 学、技术哲学与STS、科学思想史三大领域进行了重点阐述。
 唐·伊德,1934年生,现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当代美国著名现象学家和技术哲学家。伊德与欧洲大陆哲学有着亲缘关系,他曾拥有神学学位,博士论文是保罗·利科的现象学,后又受了梅洛-庞蒂的影响,且本人也是德裔。但他对传统大陆哲学持有的却是激烈的批判态度:拒绝理性思辨,注重对具体知觉经验的分析,提倡案例研究;而对那些认为他“搞的不是哲学研究”的指责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美国式的实用主义风格,在现象学、...
9月6日至7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山西大学承办的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按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各地39所大学、科研机构的150余名科学技...
技术在人类生活以及自然改造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海德格尔在哲学上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传统的技术的工具性和人类学的规定是正确的,但不是真实的,没有揭示出技术的本质。通过对技术的历史学和词源学的考察,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世上万物的一种解蔽方式。只不过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解蔽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是与艺术、科学等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是统一的,是自然状态的解蔽,反映了自然理性,是天地神人的四重统一体;而现代...
2008年7月22日至25日,“心灵与机器2008年太原会议”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50余人,其中,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外18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代表近30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博士研究生以及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上,殷...
美国哲学家唐·伊德(1934~)现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目前是该校哲学系的杰出教授。伊德的研究领域涉及现象学和技术哲学,先后在这些领域中出版了学术专著13部。2006年4月,应北京大学哲学系靳希平教授和吴国盛教授的邀请,伊德访问了北京大学,并就现象学和技术哲学的问题作了5场讲演。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列入“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技哲学丛书”)一书,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田鹏颖教授的《社会技术哲学》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人才辈出,硕果满枝。但绝大多数技术哲学专家、学者认为,技术哲学就是“自然技术哲学”,因为技术就是狭义的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手段、方式、方法,即自然技术。而对社会技术则采取回避、否认的...
这个题目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把“科学技术哲学”当做学科来建设;第二,把这门学科建设成为哲学学科。这两个意思表面看起来很荒谬——“科学技术哲学”早已经被列为“哲学”的分支“学科”,其实不然。   为什么提“学科建设”?从大面上讲,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向来模糊,缺乏学术范式,这个学科通常只被当做一个交叉和边缘的研究领域,很少被当成一个学科...
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的主张众多,可大致归结为五种,即从自然辩证法走向科学技术学、走向科学哲学、走向主流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以及保持多元性研究、继承发扬自然辩证法的传统。目前,在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队伍建设都应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研究方向不宜强求一致,也不宜走向单一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强项”,以某种主张为主来构建学科的“内核”,并辅之以吸取及施行其他主张来构...
科学技术哲学哲学的二级学科,这是目前人们关于这门学科的性质所达成的共识。这同时也被看作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在整体上却失落了某种意义的统一性:在“自然辩证法”阶段,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等内容以初步的但却是统一的方式,被看作是“自然界存在辩证法”这个大前提下的哲学的有机部分,而在目...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已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以西方科学哲学为参照的回顾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当前在展望2J世纪前景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不同路径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不能产生出公认的 分析框架和描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无法完整刻划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难以从历史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年修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