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极小种群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扶荔宫里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开花了。土沉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的常绿高大乔木,又名蜜香树、白木香,是传统名贵香料沉香的主要原料植物。种加词“sinensis”指原产中国,其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又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34年以来首次开花,这标志着天目铁木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近日,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波斯铁木属(Parrotia)落叶小乔木银缕梅(P. subaequalis)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这标志着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了玉龙杓兰的群体遗传数据。结果表明,玉龙杓兰与两个同域分布的近缘种(无苞杓兰和丽江杓兰)之间不存在杂交和遗传混杂,应作为一个独立物种来保护。其物种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1.71e-4,低于其他受威胁的植物物种。另外,根据PCA和ADMIXTURE分析,8个采样点的52个个体可分为三个遗传单元:分布于...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采用ddRAD-seq技术对大理铠兰Corybas taliensis进行测序分析,并采用MaxEnt模型对该物种在不同时间的适宜生境范围进行预测。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集于9个采样点的个体可以分为三个种群:SG,HD和HM(图1),结果更支持采样于贵州的梵净山铠兰属于大理铠兰。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图2),...
木兰科(Magnoliaceae)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其他常用学名包括Magnolia sinica 和Pachylarnax sinica)是仅分布云南东南部地区的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全球广为关注的极度濒危物种。近30年来,昆明植物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团队,较系统地开展了华盖木种群现状调查评估、种群生物学、繁...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内迁地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莲(Manglietia ventii N. V. Tiep)首次开花。这标志着毛果木莲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对其迁地保护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8月8日至30日,为了执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综合评估”课题任务,加深对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的了解,促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的刀志灵正高级工程师、蔡磊副研究员等组成的9人考察队,主要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市、称多县、杂多县及囊谦县...
神经酸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cis-tetracos-15-enoic acid,C24:1Δ15,如图1),对提高脑神经活力、修复脑损伤,防止脑神经衰老有重要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神经酸往往来源于鲨鱼等动物的脑组织,价格非常昂贵。因而,挖掘和开发植物源的神经酸资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et S. K Lee)是迄今报道的种子神经酸含量最高的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华盛顿大学Richard Olmstead展开合作,对亚洲醉鱼草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取样和物种倍性信息测定,同时利用浅层测序数据,对亚洲醉鱼草属植物每个样品进行了叶绿体全基因组组装、nrDNA序列构建、低拷贝核基因构建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挖掘。本研究通过核质冲突、基因树不一致、贝叶斯聚类等分析方法结合物种倍性信息,推测了亚洲醉鱼草属植物复杂的的网状演...
2023年4月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文香英来我园开展翅果油树、长序榆野外回归活动。随后召开陕西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研讨会。张秦岭园长,高卫民、马安平副园长,陕西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巨炎武,园各处室(单位)副职以上干部及科研科普人员参加。研讨会上,张秦岭园长对任海主任和文香英主任来我园开展此次活动表示欢迎,并从...
近日,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工作人员在鉴定园区未定名物种(sp.)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形态特殊的木兰科植物,最终鉴定为木兰属植物—显脉木兰(Magnolia phanerophlebia)。显脉木兰为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叶子革质,中脉与侧脉在叶面凹下叶背凸起,叶脉极为显著,故而得名。显脉木兰的花期在4-6月,单花顶生,花被片9枚,花朵洁白,略带清香。其树形、花色美丽,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 Y. S. Chen & Q. E. Yang)是华南植物园陈又生研究员2003年发表的槭属植物新种,种群及个体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20个亟待拯救和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及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在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
法斗观音座莲(Angiopteris sparsisora Ching),也叫法斗莲座蕨,现隶属于合囊蕨科(Marattiaceae)莲座蕨属(Angiopteris),修订前属于观音座莲科(Angiopteridaceae)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该种是秦仁昌先生于1982年根据武素功先生1962年采集于滇东南西畴县法斗的标本发表的新种,由于特殊的形态特征,拟为一个假定观音座莲属(...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从2009年起,系统开展了漾濞槭的调查、研究和综合保护工作。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漾濞槭共2个分布区(大理苍山和云龙县凤凰山)、13个分布点(亚种群)共743株。为弄清漾濞槭极小种群的形成与维持的遗传因子,更好地指导保护,研究人员对片段化分的漾濞槭105个个体开展了重测序,从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有害突变和近交等方面对漾濞槭进行了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