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信息与通信工程 航天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0.476 秒)
樊巧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一直从事天体敏感器及天文导航、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祝世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新一代基于学习的神经视频压缩编解码、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等领域,一直从事视频压缩编解码、视觉显著性检测、图像及视频显著物体分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着力于开发融合人类视觉机制和机器视觉的新型智能视频编解码系统架构,探索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人眼视觉机制赋能新一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实践。
冯仁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动态测试及校准。研究领域包括:民用大型飞机动态测试校准方法及装置;传感网络可靠数据传输理论及方法等。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民用飞机专项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委托30项。
屈晓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2007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年7月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硕士期间主要从事红外弱小目标的检测、跟踪和识别的相关研究;2012年9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医学超声波成像和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毕业后任职三星泰科日本研究中心(日本福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和图像识...
向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应用研究,近年来重点开展极弱磁成像技术及其医学应用研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研制基于原子自旋超高灵敏磁场测量的心磁脑磁功能成像装置。
峰会论坛精彩回顾|雷达与航空航天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8日,国家航天局卫星通信系统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首席专家续合元主持,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吕子平、学术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山枝等十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信通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中...
张超,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空间信息传输和信号检测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其中,电磁波轨道角动量(OAM)长距离传输基础理论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了旋转OAM电磁波长距离空间传输方法,完成世界最长距离电磁波OAM传输实验(2016年地面27.5公里传输,2018年机载172公里传输),开创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研究发展新局面;提出通信导航频谱动态优化共享方法,突破...
2022年3月2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文海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原院长敖刚正式受聘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王文海,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晓路、吴惠明、陈海昆,副总工程师江志平,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黄大卫,东南大学人事处处长王景全,东南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科学院2013年批准成立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星上信息处理技术、分布式空间系统技术、复杂系统仿真技术。实验室面向复杂航天系统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致力于系统复杂性和紧耦合特性认知,开展与复杂航天系统紧耦合特性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空间科学、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硕士招生考试自命题921通信类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