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火箭、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空间探测器 宇宙飞船 航天站 航天飞机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相关记录140条 . 查询时间(0.739 秒)
高云峰,博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力学与实践》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卫星轨道与姿态控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防军工、1项863项目,以及若干教学改革项目。出版教材、专著及科普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专利。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专利。
管宁,山东交通学院航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飞机防冰及除冰:机翼、发动机等结冰过程模拟,防除冰系统热设计。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校友郭万林和王海峰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2日,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校友王利光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日前,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卡赞巴什航空中心,使用A30轻型无人机,俄罗斯科研人员首次进行了用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的飞行测试工作。由于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俄有关部门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对该发动机进行量产。据悉,用3D打印的MGTD-20航空发动机由俄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全俄航空材料科研所和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研制成功,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张元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航天器有效载荷总体设计、载人月球车研制、特种机器人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军工预研项目2项、负责民用航天项目子课题2项、主研总装备部预研项目3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担任了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职务,围绕载荷的总体设计、热设计、结构设计、空间辐射防护设计等工作,开...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我校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授予273个项目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47项;授予10名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8家企业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7名外籍专家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均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奖项。
近日,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策划并申报的2个图书项目入选。入选的2个项目分别是:蔡国飙教授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王新龙教授的《捷联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技术》。
近日,空间与环境学院符慧山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了静电孤立波的内部结构,发现其中的电子分布函数没有明显变化,电子和离子没有明显的加速特征。这与之前人们普遍预期的“强烈电子加速”不一致,挑战了人们对静电孤立波的传统认识。该成果以“First Measurements of Electrons and Waves inside an Electrostatic Solitary Wave”为题发表于物理学...
日前,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费庆国教授团队在《AIAA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Sherman- Morrison-Woodbury formula”的研究成果。《AIAA Journal》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AIA...
秦远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天巡一号“卫星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2008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微小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微小卫星结构力学分析与环境实验、微小卫星分离安全分析、复杂结构动力学、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等方向的研究。主持航天科技创新基金、多项导弹振动夹具设计等项目,参与863等重大课题子课题研究,参与超高速列车的动力学研究。
2018年5月15日,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李洪双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 analysis using subset simul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期间所开展的结构机构动态可靠度评估和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李洪双副教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期间针对结构机构动态...
2017年11月15日,我校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导航增强载荷,搭载上海航天八院研发的全球首颗低轨导航增强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该卫星已转入在轨业务运行,并将带动后续全球低轨导航增强星座的建设和运营,驱动整个导航增强产业链的巨大变革。第一阶段测试表明,单星条件下已实现地面用户导航定位精度达30厘米@5分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