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量子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量子光学 光学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0.603 秒)
近日,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刘艳平教授、何军教授团队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刘宗文教授、湖南大学潘安练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王建涛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ature旗下国际顶级光学期刊《光:科学与应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题为“转角TMDCs莫尔超晶格中莫尔激子的局域增强效应(Localization-enhanced moiré exciton in twi...
近日,长春光机所应光室梁静秋研究员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钟海政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微孔阵列填充技术对钙钛矿量子点进行图案化,成功制作了最小像素尺寸为2 μm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并通过套刻工艺实现双色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以上工作以“Micropore Filling Fabr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patterned PQDs with a pixel size less t...
2022年3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推进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意义,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团队紧跟习总书记号召,在量子光学领域取得较好成果。近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团队在SCI二区期刊(Top期刊、nature index收录)《Physical Review A》(影响因子2.90...
2021年11月29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题为“Spin-orbit mapping of light”的最新研究成果。此研究发现了光学自旋-轨道映射(Spin-orbit mapping)新现象。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过程的核心资源,如何在实验上制备和检测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领域的基本任务。然而,随着系统维度数和粒子数的增加,量子态层析技术这种传统的检测量子纠缠态的方法消耗的资源将会指数增长,因而在实验上不具备可扩展性。为了解决高维纠缠检测这一难题,研究组曾利用基于保真度的纠缠目击方法检测了32维的两体最大纠缠态,保真度达到了世界上最高水平[Phys. Rev. Lett.125, 090503...
一般情况下,电磁波因为其波动性,最小可以被束缚在其波长范围内。然而,为了追求与物质的强相互作用,纳米科学需要实现更小尺度的电磁场局域和检测,推动纳米加工,信息存储,生物传感,微波光子学和量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当前,基于倏逝场耦合,已经可以实现亚波长尺度的电磁场局域,并在微纳光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高空间分辨率的电磁场有效探测也制约着纳米尺度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和应用发展。孙方稳研...
李传锋教授等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量子态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而量子物理的基本问题均与量子态的特性紧密相关,经典技术无法揭开量子世界的真实面貌。李传锋等致力于发展量子信息技术,实现量子态的精确制备、操控与存储,并用于研究量子物理中的诸多基本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首次实验观察到光的波粒叠加状态,挑战互补原理设定的传统界限;实验验证纠缠辅...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王剑威研究员、何琼毅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合作在光量子芯片上多路径波粒二象性研究中取得重要科学进展。他们实现了一款大规模集成的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芯片,在量子延迟选择实验框架下,将波粒二象性的互补性关系推广至多路复杂量子体系。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2020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平教授应邀来所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追光之旅:从量子光学,原子光学到量子精密测量”的报告。三十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会议由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朱健强研究员主持。张卫平教授作为上光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优秀毕业生代表,首先深情回顾了在实验室的学习科研经历,追光逐梦之旅在此扬帆远航。随后,报告了量子光学、原子光学从最初的探索光及其与物...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提出一种适用于傅里叶变换关联成像系统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该方法可实现关联成像动态解码,样品只需单次曝光即可获得高质量图像。相关论文发表在Optics Express 28, 17556-17569 (2020)。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在冷原子喷泉的相互作用区磁场评估中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作为编辑精选(Editor’s pick)文章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杂志B》(J. Opt. Soc. Am. B 37, 1775-1780)。
2020年3月20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第十五届)。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国科技大学张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成功入选。申怀彬教授等通过设计合成新型核壳结构量子点,研发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红绿蓝三基色QLED器件,其中多项性能指标创世界记录,该研究结果有望加速推进QLED在高亮高效显示和照明领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