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古生物学 古老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0.044 秒)
2020年8月26日,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比冰河时期二氧化碳浓度最大跃升要高6倍、快近10倍。11.5万至1.17万年前,从北极到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候突变同时发生。近日,在刊登于《科学》的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揭开了“古老气候记忆”,追踪了冰河时期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以及当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足迹。冰河时代通常被认为是永无止尽的严寒。但在这段时间里,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为长达1万年的严寒带...
关于早期的猫头鹰如何进化,科学家们仍知之甚少。德国法兰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杰拉尔德·梅尔博士和同事对30年前发现的一块距今约6000万年的最古老猫头鹰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古老猫头鹰的每个脚爪大小不同,这些特征与现代猫头鹰完全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上。这只猫头鹰化石跟现代雪猫头鹰体型相当,除了头骨,其他主要骨骼都完整保存了下来,是以前未知的大型猫头鹰物种。然而,...
《自然》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云南省东部富含软躯体化石保存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多毛类动物化石,距今约5.14亿年。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属于现生多毛纲的长手沙虫科,是目前已知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当今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西北大学张志飞及同事分析了在云南发现的寒武纪腕足动物乌龙箐新圆货贝(Neobolus wulongqingensis)的化石种群,研究发现,古代腕足动物被一种生物寄生,后者或能将腕足动物的食物转为自食。这项发现标志着迄今已知在化石记录中发现的最古老的寄生关系。相关成果6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英国《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科学家报告了对保存于“宝藏”琥珀中的已知最古老动植物的分析。该研究结果不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晚三叠纪至古近纪时期(2.3亿—4000万年前)的生态情况,还为生态学和演化学的关键期打开了新的“窗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学家团队在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发现一件距今约600万至900万年的沙鸡化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为了解当今中国沙鸡特别是西藏地区沙鸡的演化、青藏特有的高原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提供了关键证据。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在北美发现的一种德氏猴化石显示,该物种生活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这是迄今已知的灵长目最古老祖先,为研究灵长目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和蘑菇菌盖涟漪状内侧相像的化石痕迹,是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古老动物的残留物。这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发现,基于对保存在化石中的脂肪分子进行的化学分析。它或许改变了动物和其他复杂生命如何出现的现有故事。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5.51—5.41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一系列足迹化石,为破解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该足迹化石由两列足印组成,这些足印形成重复的“序列”或“簇”。虽然它们与之后地层中产出的典型足迹相比,稍显不规律,但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足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造迹生物可以通过附...
2018年3月5日,由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唐敖庆讲座教授罗伯特.赖兹(Robert Reisz)院士所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报道了爬行动物断尾求生行为的最古老化石记录。3月6日,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和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在朝阳校区古生物楼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2018年2月27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该种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该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馆郑文杰和金幸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缙云县博物馆王琼瑛以及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东洋一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缙云甲龙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亿年前,比之...
近日,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生态地质联合实验室暨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孙立广-谢周清小组在企鹅古生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东南极地区距今14600年前就有企鹅存在的证据(东南极目前已知最早的企鹅存在记录,比早先的纪录提前了约6000年),并重建了当地企鹅登陆以来连续的种群数量变化数据。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极各地无冰区逐渐出露,为阿德雷企鹅繁殖地在环南极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日,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生态地质联合实验室暨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孙立广-谢周清小组在企鹅古生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Penguin Colonization Follow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in the Vestfold Hills, East Antarctica”(东南极西福尔丘陵末次...
泥盆纪尤其是中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时期(距今约3.9-3.6亿年)是陆生植物演化与分异的重要时期,古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使这一时期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节点。古植物学者已通过美国纽约州等地的化石材料证实,最早的森林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主要由枝蕨类植物(Cladoxylopsida)构成。枝蕨类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解剖结构中具有多枚独特的、呈分枝状的木质部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河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