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复旦大学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0.614 秒)
张炜佳 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 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与组织工程动物模型,应用于动脉疾病等病因研究及药物筛选。2. 生命分析化学技术与器件,开展针对临床疾病相关小分子、蛋白质等分析。
商珞然博士 青年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多尺度对聚合物及胶体材料在流体和界面的行为进行调控;受到天然材料结构-功能相适应原理的启发,实现有序结构自组装和光电信号的获取及动态响应;以转化医学应用为导向,开发高通量分析平台和医用高分子微球及复合材料。
2023年4月13日,Science杂志首次推出人类生殖专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教授和桑庆研究员受邀发表了题为“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s of human infertility”的综述论文。不孕不育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不孕不育发生率逐年攀升。该综述论文以人配子质量(Gamete quality)为核心,对近几年来发现的影响人类配子质量的因素,尤其是遗...
2023年1月12日上午,生物医学研究院召开2022年度全院总结大会。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做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做年度党务总结报告暨个人述职述廉。研究院副书记周悠悠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研究院全体师生出席大会,会议由副院长陆豪杰主持。
2022年11月12日上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出,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复旦大学教授王磊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本次全国总共有10人获特别奖,每个领域只有一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为王磊。
2022年6月16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2〕8号)公布了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的获资助人员名单,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后刘智勇(导师陆豪杰)和2018级博士生李佳蓓(导师徐彦辉)入选,创历史新高。
2021年1月12日,生物医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全院总结大会。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作年度党务总结报告暨个人述职述廉,执行院长徐国良院士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研究院副书记周悠悠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研究院全体师生出席大会,会议由副院长陆豪杰主持。
2022年1月10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教授主持完成的《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组装机制》项目入选。
2021年10月2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冰研究员、姜宁副研究员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新闻中心讯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纲教授率领由马通、王琮民和王磊等博士组成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资助下,经3年多攻关,近日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经多年努力,发现一种被称为 “重组ADAMTS13”的药物可以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4月20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血液》(Blood)杂志,近期将作为封面文章刊登。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光遗传技术是解析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功能的重要手段。由于可见光对颅骨、脑组织等的穿透能力较弱,在实验中往往需要向大脑中植入光纤给光,具有侵入性。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中心张嘉漪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基于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和抗光漂白的特性,研发了一种三色上转换(upconversion)纳米材料,该材料具备将808 nm...
哺乳动物的大脑由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类型在分子、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彼此迥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由精密的遗传程序指导所产生。近年来,各类新型遗传策略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显著推进了神经环路的发育、连接、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科研攻关及临床研究随访,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XINSORB支架,于3月5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始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学院坚持一体发展、全力推进专业建设,目前已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