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理学 复旦大学相关记录1859条 . 查询时间(0.675 秒)
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因此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然而,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基于肌酐和尿素氮的检测指标对于早期肾脏损伤并不灵敏。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 nm)荧光成像,由于其背景散射低,自发荧光弱,在活体光学成像中表现出极高的时空分辨率和灵敏度,显示出对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所报道的肾脏可清除的NIR-II有机荧光...
骨修复是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之一,其中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形态变化等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相互重叠的阶段: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和骨重塑。整个骨修复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同时伴随着植入物的降解,最终实现新生骨的正常形态和生物功能性。在临床上,医生需要对骨修复患者的每个阶段进行及时诊断和医疗干预,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超声、CT、MRI和PET成像等传统医学检测方法难以实时报告骨修复的整个...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我校马余刚院士、马国亮研究员、黄旭光教授入选,显示了我校近年来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
姚宁远,1988年2月生,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复旦大学学学院,副教授。兼任上海逻辑学会会员和中国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笑非课题组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Emmanuel Villermaux教授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上发表了题为“Submicron Drops from Flapping Bursting Bubbles” 的论文。文章提出,亚微米海盐气溶胶主要是由微米级气泡膜在破裂时发生抖动拍打而形成的。气泡破裂产生液滴是海盐气溶胶的主要产生方式,分析这种液滴产生机理对我们...
风浪是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而水波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波,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水域的表面,比如湖面的涟漪、海上的风浪、破坏力巨大的海啸,都属于水波。因为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水波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1841年,艾利给出了水波在自由水域中的波速公式和波速上限。
近日,第二届“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年会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位教授代表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不对称Diels–Alder(DA)反应是构建手性六碳环的重要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对称正电子需求的DA反应。与此相反,不对称反电子需求的全碳DA反应则研究极少。从合成的角度来看,不对称反电子需求的DA反应可以为六碳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与正电子需求的反应完全不同的断键方式,因此有望在一些含有特定结构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得到精准的应用。
2021年12月8日上午十点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彭建教授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余兆武研究员的邀请下进行了题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学术报告,祝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5周年系庆。彭建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讲座共有三个环节:...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黏附对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揭示仿ECM的生物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规律、尤其是相关调控细胞行为的nanocue,对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肿瘤靶向等均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也是指导面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的新型材料设计的关键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25484万,死亡病例超过512万。快速、精准和大规模的筛查对于控制疫情传播十分重要。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的核酸检测是筛查新冠阳性患者的金标准。qRT-PCR的预处理和扩增过程增加了检测时间(2–4小时),无法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如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2021年11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复旦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金力任复旦大学校长(副部长级),许宁生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诸葛宇杰出席大会并讲话。
2021年11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许宁生校长参加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成立五十周年线上庆祝活动,并与KEK机构长山内正则教授等人进行了线上会晤。
2021年10月23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贺福初团队有关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复旦大学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染色质开放区转录蛋白机器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沈皓,复旦大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本科生《核技术概论》(校精品课程,市教委重点课程),研究生《离子束物理》等课程;目前从事扫描核微探针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30多篇;从2006年起担任“核微探针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的国际委员,2013年起任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的顾问编委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