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工程 分子机制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王程远研究员与晁彦杰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陈振国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高月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widely conserved protein Rof inhibits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Rho and promotes Sal...
2024年2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仔猪肌肉生长阻滞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免疫应激普遍存在于断奶仔猪饲养环节,导致仔猪肌肉蛋白质降解和生长阻滞,影响肥育阶段的产肉率和肉品质,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缓解仔猪免疫应激是当前养猪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目前对免疫应激仔猪肌肉蛋白质降解和生长阻滞的发生机制知...
2023年12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在New Phytologist 发表了题为“The self-compatibility is acquired after polyploidization: a case study of Brassica napus self-incompatible trilinear hybrid breeding syste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异源四倍体甘...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系统解析了低磷激活独脚金内酯途径进而调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机制,为改良水稻在低磷环境中的株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这一成果有助于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组联合,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植物热应激反应的分子基础的综述论文。该文章总结了植物在热形态建成和热胁迫损伤过程中感知和响应温度的分子机制,并从“源-库”角度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减少作物产量损失的应对策略。阐明植物对高温反应的基本机制,挖掘优异的耐高温基因位...
游离脂肪酸由以羧酸为末端的碳氢链组成,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许多细胞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中链脂肪酸是一类碳链长度为8-12个碳的羧酸,包括癸酸(C10)、十一酸(C11)和月桂酸(C12)以及它们的2-羟基或3-羟基形式(如3-OH-C12)。中链脂肪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3-OH-C12的产生与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密切相关。当该过程发生紊乱时,血浆...
2023年5月10日,精密测量院杨俊研究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马聪合作,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和膜融合实验手段揭示了SNARE复合体在磷脂膜环境中的组装机制(图1),对理解细胞生命活动中的膜融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类综合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3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瑞明与朱冰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Basis of the H2AK119 specificity of the Polycomb repressive deubiquitin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人源PR-DUB复合物结合H2AK119泛素化核小体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阐明了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
2023年3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汪胜研究组和丛尧研究组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onstitutive activity of 5-HT6 receptor)。该研究通过解析血清素受体5-HT6-Gs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5-HT6受体不依赖于配体的高水平组成性活...
2023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员与朱冰研究员团队在《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Basis of the H2AK119 specificity of the Polycomb repressive deubiquitinas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人源PR-DUB复合物结合H2AK119泛素化核小体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阐明了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119单泛...
2023年2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克隆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TN1,并揭示了其通过影响脱落酸(ABA)合成及信号转导路径调控小麦分蘖的分子机制,为小麦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与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囊泡转运过程中的膜融合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关键生物学过程,受多种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精细调控。SNARE复合物是介导膜融合的核心蛋白质分子机器,由SNARE蛋白组装而成。SNARE蛋白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膜锚定蛋白家族,含有一个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区域,称为SNARE-motif。发生膜融合时,四个SNARE-motif相互识别和结合,形成一个高度稳定的α-螺旋束结构,类似"拉链"一样...
2022年11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一个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可正向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为大豆异黄酮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杂志。
动纤毛是真核生物细胞表面一种以微管为基础的附属结构,在气管、脑室和输卵管等组织器官中都有广泛分布。通过周期性的快速摆动,动纤毛可以帮助清洁呼吸道、驱动脑脊液循环以及促进受精卵向子宫移动。动纤毛的缺陷会造成脑、肾等多器官发育或功能异常,引发诸如慢性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不育和脑积水等多种纤毛疾病。
2022年10月31日,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生长素响应因子TaARF15-A1负调控小麦衰老,且在中国小麦种质资源中TaARF15-A1不同单倍型与熟期和株高相关。该研究为生长素路径参与调控谷类作物衰老提供了证据,也为小麦早熟性状提供了一个功能标记。10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杂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