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地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1.112 秒)
地核中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轻元素决定着地核的物理性质,是理解地核动力学的关键。地核中轻元素在内外核的迁移和分布,提供了驱动地磁场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对揭示行星演化和行星磁场等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2023年11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2023年10月31,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了围绕红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逆向自转成因,评估了密近双星系统中类地行星自转轴翻转概率。该研究为探讨类地行星演化及宜居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s Journal)上。
2023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揭示了围绕红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逆向自转成因,评估了密近双星系统中类地行星自转轴翻转概率,该项研究为了解类地行星演化及宜居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结果已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带领的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原行星盘的盘风发射图像(分辨能力达到3.7 AU),可对类地行星形成的区域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团队使用当前最先进的数值模拟并与观测结果比对。观测结果改变了科学家对原行星盘演化过程的认知。2023年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自然-天文学》上。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MO)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PKU/KIAA)领导的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原行星盘的盘风发射图像,其分辨能力达到3.7 AU,可对类地行星形成的区域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团队使用最先进的数值模拟并与观测结果比对,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原行星盘演化过程的认知,研究结果于2023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密度、强度、反照率等物理特性参数是评估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与危害、制定小行星防御处置策略的基本依据,但小行星密度、强度等特性参数一般仅能通过飞行器抵近探测获取,迄今为止人类仅掌握极少数实施过飞行探测任务的近地小行星的该类物理特性参数。
密度、强度、反照率等物理特性参数是评估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与危害、制定小行星防御处置策略的基本依据,但小行星密度、强度等特性参数一般仅能通过飞行器抵近探测获取,迄今为止人类仅掌握极少数实施过飞行探测任务的近地小行星的该类物理特性参数。
嫦娥五号月壤中外来岩屑能为认识月表物质翻耕迁移过程、月壳岩石组成多样性、月壳地质演化等提供制约信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获得了月球2.0 Ga年轻玄武岩地质单元上的外来火成岩碎屑组成,发现了月壳特殊岩石碎屑,指示月球上仍存在未被认识的地质单元。该研究工作近期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行星科学期刊上。
探索火星环境演化和生命信号一直是火星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征程的第一步,未来我国还将实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火星生命探测研究中“探哪里”、“探什么”、“如何探”是当前天体生物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探哪里”主要指火星生命探测和采样返回任务的着陆区和采样区的确定;“探什么”主要是目标生命信号的遴选;“如何探”则涉及生命信号准确探测和解译所需的分...
探索火星环境演化和生命信号一直是火星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征程的第一步,未来我国还将实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火星生命探测研究中“探哪里”、“探什么”、“如何探”是当前天体生物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探哪里”主要指火星生命探测和采样返回任务的着陆区和采样区的确定;“探什么”主要是目标生命信号的遴选;“如何探”则涉及生命信号准确探测和解译所需的分...
近日,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该研究澄清了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对于理解宇宙超铁元素的起源及丰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于2022年9月23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2022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郝记华研究员与美国西南研究员的ChristopherGlein研究员等学者合作,构建模拟土卫二海水化学,发现土卫二水体中含有很丰富的溶解态磷酸根,可以支持潜在微生物的起源与繁盛。相关研究成果以“Abundant phosphorus expected for possible life in Enceladus’socean”发表在国际一流...
2022年7月2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确认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22年7月23日、24日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2 OS1和2022 ON1。这两颗小行星均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近地天体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到的。至此,该望远镜共发现32颗近地小行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