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地质学 地相关记录715条 . 查询时间(0.212 秒)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成功避让4起地质灾害,6户26人及时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East Asi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在吴征镒院士提议下成立的所级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进入院重点实验室行列,曾用名“中国科学院生物...
我国西南地区的湖泊沉积是研究印度季风动态及重建古水文气候的重要地质载体。年代学框架是开展上述研究的必要依据和时间标尺。以往研究工作主要依据14C定年方法,建立的年代序列相对较短,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西南湖泊沉积与区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缺少绝对测年研究。
我国西南地区的湖泊沉积是研究印度季风动态及重建古水文气候的重要地质载体。年代学框架是开展上述研究的必要依据和时间标尺。以往研究工作主要依据14C定年方法,建立的年代序列相对较短,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西南湖泊沉积与区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缺少绝对测年研究。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问题和影响人类生存的最大挑战之一,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气二氧化碳的溯源是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定向管控措施的重要依据。人为源(化石源)碳排放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而二氧化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14CO2)示踪技术可为...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俞宙菲、研究员李保华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宏亮、博士张静静和研究员陈建芳合作,运用新方法与新手段,首次定量出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季节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δ18O)记录温度季节性的影响。该成果对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工作具...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会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多年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俞宙菲博士、李保华研究员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李宏亮副研究员、张静静博士和陈建芳研究员合作,运用新方法、新手段,首次定量出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季节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δ18O)记录温度季节性的影响,解答了多年的谜题。...
2022年4月27日,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论证会在牵头单位武汉岩土所召开。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钮新强院士、严新平院士等九位分别来自能源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岩土工程和采矿工程等行业的专家对“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地质环境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认识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维护好地球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以向地下探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工作方向(图1)。新时代新职责赋予了地质工作新使命和新定位,也拓展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内涵,促使了地质工作与生态保护的融合。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昆仑、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相继增生拼合的产物(图1)。相较于其他地体,羌塘地体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由南部较湿热环境向北部荒漠环境变迁的纽带,在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等多方面具有独特属性。一方面,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周缘高山、内部平坦,其深部可能正在发生印度与亚洲两大板块汇聚相交;另一方面,古老岩石圈拆沉后发生部分熔融,地...
2021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姚华军司长一行到部深地实验室调研,听取自然资源部地球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推进情况工作汇报。局党组成员严光生同志、深地实验室负责人侯增谦院士、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科外部刘凤山副主任、地科院马岩副院长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院科技处和综合办公室相关人员。会议由严光生同志主持。
2021年12月1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召开的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中,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和马敏敏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晖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旭龙研究员联合召集的第2分会场“地理测年技术与环境考古”在线上举办。该分会场是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2021年组织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一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结合水工环地质工作转型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地方,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开拓创新,通过提供培训指导、建立地方评价标准、实施示范项目、支撑部省试点工作等四种方式,在支撑和引领四川、重庆、西藏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面,取得了实效,为西南地区构建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方法体系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发挥积极作用。
泥炭又名草炭或泥煤,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潮湿和缺氧的环境下,因不能完全分解,而堆积形成的富含水分、有机质和腐殖酸的松软地质体。泥炭可以理解为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炭”,或者煤炭最原始的状态。泥炭湿地具有蓄存洪水、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净化环境、防止土壤侵蚀和支撑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全新世以来,全球快速回暖,海平面上升,中国东部滨海地区地貌随之发生改变。气温升高,降雨大幅增加,使得陆地植被发育,生态环境变得优良,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发展。这为古人类在沿海地区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平面变化控制着东部滨海平原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分布(图1)。宁绍平原上的河姆渡文化中首次出现杆栏式建筑、漆器等制品,是新石器早期古人类文明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因此,河姆渡地区是研究新石器时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