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51-164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地幔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0.24 秒)
期刊信息 篇名 上地幔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实验研究及其意义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樊祺诚,刘若新,谢鸿森等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刊物名称 中国科学 页面 1997,27(2):109-114 出版日期 1997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中国东部上地幔富铝矿物相变及其意义
期刊信息 篇名 大别苏鲁地区层状地幔反射体及其解释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杨文采等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地球物理学报 页面 46(2),191-196。 出版日期 2003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0001-5733 相关项目 标定变质岩地壳的反射源
期刊信息 篇名 阿尔山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初探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汤吉,王继军,陈小斌,赵国泽,詹艳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地球物理学报,2005, 48(1): 196-202 页面 196-202 出版日期 2005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大地电磁网技术及其在东北地区的探测研究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 Ma之间大约20 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镁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
利用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地幔对流对于大尺度岩石圈内部应力场形成的作用. 地幔物质内部的密度横向非均匀及表面板块运动引起地幔流动,并在岩石圈底部产生一个应力场. 该应力场作为面力将造成岩石圈本身变形,从而产生岩石圈内部的应力分布.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俯冲带及大陆碰撞带区域应力均呈现挤压特征,如环太平洋俯冲带及印度-欧亚碰撞带等;而东太平洋洋脊、大西洋洋脊及东非裂谷处应力状态均表现为拉张;并且绝大...
科技日报2005年5月17日讯 俄罗斯下新城国家大学应用数学和控制论科研所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球内部的固体核旋转速度快于地幔,从而影响了地球自转的速度。有关专家指出,该科研成果解释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
1999~2000年从青海玛沁到陕西榆林,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布设了一条由4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长约1000km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利用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剖面下0~10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观测剖面地壳结构显示了明显的分块特征; 地壳厚度自东向西由40km增加到64km左右;在海原地震带下方和西秦岭断裂以西到日月山断裂之间的区...
新浪科技2005年4月11日讯 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本周表示,他们首次钻探到地球地壳底部,预计明年有可能钻至地幔。这些科学家目前正服务于国际合作组织“海洋综合钻探计划”(IODP),该组织希望找到神秘的“莫霍(Moho)”。莫霍也被称作莫霍洛维奇契不连续面,是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限。
应用伪谱法研究了地壳各向异性对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的影响. 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两层各向异性模型,模拟了全波场,着重分析了不同深度观测点上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结果表明,当地壳为各向同性或其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重合或相互垂直时,在地壳观测到的快、慢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了上地幔中的偏振方向;重合时,快、慢波走时延迟增大;垂直时,走时延迟减小. 当地壳的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成一般夹角时,其粒子运动轨迹变得十...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58个数字地震台站2861个长周期波形记录,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223对经过中国大陆的双台路径记录,采用相匹配滤波和频率域维纳滤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双台之间的混合路径衰减系数. 对中国大陆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通过网格化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区域每个网格单元的纯路径衰减系数. 根据速度和密度模型,对每个网格单元进行深度反演,得到10~350km的S波品质因子Qβ,进而得到整个中国...
探讨了使用台站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上地幔速度结构和间断面深度的一种方法——剥壳遗传算法. 由地表至深部分成几个深度段,逐段反演速度结构,并在接收函数曲线上剥离浅处间断面的多次反射震相和反射转换震相对深部间断面的一次透射转换相的影响. 在每一深度段使用浮点编码、算术杂交和非均匀变异的遗传反演方法;在10次独立反演后,依据适应度选出50个优秀模型,对其加权平均得到该段的最终速度结构. 所形成的方法和程序,...
大陆岩石层流变性质是一个重要而又没有完善解决的问题:既存在支持Moho面附近为强地幔-流动弱地壳模式的实验和观测事实,也存在支持流动弱地幔-强地壳模式的观测事实. 本文利用哈佛震源机制矩张量解及有关震源深度资料,对我国震源机制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表浅地震震源机制主应力轴倾角接近水平或竖直,但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震源机制主应力轴倾角则多样化. 这与某些存在柔性下地壳软弱层地区具有孕震层下缘震...
基于二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上地幔-岩石圈系统的变黏度小尺度对流. 考虑该系统的黏度随温度以指数形式变化,数值结果表明,当黏度随温度变化较剧烈时,由于低温高黏度,系统的最上部物质不参与对流,系统发育形成一个类似于岩石圈的静止盖层. 计算表面热流、地形起伏及重力异常与对流格局有较好的相关性,高热流、上升地形对应于对流的上升区,反之低热流、下降地形与对流的下降区对应.
43个三分量台站地震记录的各向异性计算结果显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各向异性特征明显不同,其北面较古老的班公湖—怒江缝合线和金沙江缝合线没有明显反映。各向异性方向与地表构造线方向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与造山带走向相一致的上地幔变形来解释。另一方面各向异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如沿雅鲁藏布江两侧相互垂直的各向异性方向;羌塘地区较强的各向异性与Sn(一种沿莫霍面传播的折射横波)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