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层学与地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层学与地史学 地质古生物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256 秒)
地层划分和对比是地层学也是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研究员团队经过长期探索,提出了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等时等环境线(Isochronline)研究,用于从混合数据中提取出可全球对比的信息,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证明,并在二叠系乐平统-瓜达鲁普统界线辅助剖面中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202年12月26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岛弧》(Island Arc)和《地质...
叉羽叶属(Ptilozamites Nathorst)是早中生代的代表性种子蕨植物,在晚三叠世多样性达到最高。自1878年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的研究历史,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然而,由于化石标本保存条件及形态特征认识的限制,对该植物的分类属性尚有争议,一些欧洲学者主张将其并入另外一种种子蕨植物枝羽叶属(Ctenozamites)。
华南板块由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早期拼合而成。随着古特提斯洋在早-中泥盆世时期打开,华南板块孤立地处于泛大陆(Pangaea)东侧古赤道附近,直到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才与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
晚三叠世卡尼期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气候转折期之一。卡尼期中期(Julian 2-Tuvalian 1)发生的全球降雨量急剧增多、湿度显著增加、气候变暖和海洋缺氧,并伴随着碳循环扰动、碳酸盐岩生产力危机等重大地质事件,被称为卡尼期潮湿幕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 CPE)。对于这次事件是否为全球性或区域性气候事件,以及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均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
牙形类的生物地层研究为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牙形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沉积环境的地层中赋存着不同的牙形类。因此,研究其古生态属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是建立高精度生物地层框架的重要前提。
岩石地层单位既是地层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又是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也是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因而,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打开地质史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白垩纪古海洋发生过多期次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 OAEs),以有机碳富集、地球化学指标异常和化石组合变化为特征,包括OAE 1、OAE 2和OAE 3三个事件。发生于阿普特期-阿尔布期(Aptian-Albian)的OAE 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OAE 1a、1b、1c和1d四个子事件。其中,OAE 1b(约114.5–110.5 Ma)记录于四期黑色页岩层(由下到...
牙形类和类是二叠纪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最重要的两个化石门类。然而,传统上以类为标准的特提斯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和当前应用的以牙形类为标准的国际年代地层标准之间的对比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下-中二叠统之交的国际地层标准Kungurian-Roadian阶如何同特提斯标准Bolorian-Kubergandian-Murgabian阶进行对比是国际同行争论的焦点。
泥盆纪时期森林首次出现,也发生了最早的陆生植物成煤作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的中-晚泥盆世地层中产出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并报道有烃源岩与古油藏。古油藏是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形成油藏,后经地质作用破坏已不再是油藏,但留下了固体沥青等重要标志。前人虽已对该处古油藏的成因、破坏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对古油藏中植物大化石和准确地质时代进行详细研究,且对于地层层序的认识也存在争议。因此,对泥盆系古油藏地质时代...
2020年1月10日,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颁发了“第十二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共有1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喜获殊荣,也是近年来唯一地层古生物学领域的获奖者。
唐鹏,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72年3月生。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1995.9–2000.7,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层古生物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师;2000.9–2007.9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博士研究生;2006年2月-2007年2月获中国科学院资助赴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地球科学系留学;2007.9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郄文昆,副研究员,2002.09 -2006.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学士学位, 2006.09-2011.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博士学位, 2011.02-2011.05, Texas A&M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2012.01-2015.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 2015.03-至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张海春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1992年和1999年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地层学杂志》和《生物进化》编委;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电话:025-83282168 (办公室):Email:hcz...
张元动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4年任副研究员,1998年12月起任研究员,200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访问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阿根廷等国,与多国学者有密切的合作研究。1996-1997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2000-2002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应用地球科学...
张允白,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7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早古生代头足类(鹦鹉螺)及地层学研究。2004年起任研究员。曾共同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101子专题“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作为参加者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中奥陶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宏演化”(张元动主持)、97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