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道德建设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0.136 秒)
科学技术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间的交往表征为间接性交往、直接性交往和深度交往三种类型,且呈现出依次递进的发展态势。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是道德建设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理念,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体系的方式。基于科技发展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间的“关系态”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本体态”的共同作用,从生成逻辑、关系逻辑、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挖掘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管制型”“管理型”“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所创建于2015年,现任所长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义天教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所自2015年创办以来就发起并组织了“全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论坛”。
中国社科院道德建设论坛开幕     社科院  道德  论坛       < 2012/10/22
2012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德建设论坛开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代表院党组就加强全院道德建设工作发表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
文章首先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来理解和谐社会的提出。然后从伦理学角度,探讨诚信友爱作为目标价值对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及其实践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构建所要达到的道德目标,将促使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从而将影响现有道德规范体系的变化。
“四心”学说是孟子伦理思想基石“人性善”的重要论据。从人的“四心”出发,孟子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个体人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相互影响,即人的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和促进;怎样培养和修炼市民道德品质的方法和措施。在当今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重论孟子的“四心”说,能促进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品质的培养,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道德修养准则。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政治制度和社...
礼仪在起源上与生态伦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对当代公民环境道德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存在内在价值是人类礼遇自然的道德根源,人类必须充分尊重和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以礼待物”与“以礼待人”应同等重要,两者都应成为公民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遇自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与应用价值,它应当渗透在公民环境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道德责任意识,即主体的人对与自身特定的角色和权能相联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内应做之事”或“应当为没有做到份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觉体认,它应当而且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自身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 “是什么?”的明确认知和判断,其二是对自身道德责任之“为什么?”的深刻体认。加强道德责任意识建设,以道德责任意识的自觉来促成道德行为的自律,是当今中国公民权责关系状况、社会道德生活境况、道德...
我国当前环境道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深层原因在于环境影响的间接性和非及时性、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错误观念。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是解决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应用伦理学研究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环境问题是人的活动造成的,要避免环境危机的加深,就必须使人人树立起自觉的环保意识,这就需要加强道德手段的运用。然而,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并...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此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层层推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正在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而与此相应,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伦理道德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计划体制时代道德建设的很多思路和做法也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需要以变...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道德行为同时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的时间,目前正在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标志是:“增量改革”战略向总体改革战略转化;局部改革向全面改革发展;经济改革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伦理文化的综合改革发展。 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话语也在发生变化。对市场经济的整体道德评价正在被对市场中的道德秩序与行为规范的关心所取代。人们现在关心的是,在市场中遵循商业道德的重要性;人们现在希望的是,降...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1999年,它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学科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的。中心下设六个研究所和办公室、资料室。中心首席顾问、学术委员会主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国内外招聘研究人员23名,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8名,兼职研究人员5名,有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4人,有我国老一代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宋希仁等。
――2001年3月,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以德治国”理论研讨会。 ――2001年4月,中心与东南大学共同举办“德治与法治理论研讨会”。 ——2001年10月,中心在北京举办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理论座谈会。 ――2001年11月,中心在北京房山地区举办了全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研究”大型理论研讨会。 ——2002年7...
2001年4月27-29日,由我中心与东南大学共同举办的“德治与法治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及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含义。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樊和平、高昭明、陈爱华、董群、王珏、刘云林、焦国成、葛晨虹、姚新中、唐凯麟、易法建、邓英铭、李桂梅等等。会议主要就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治的内涵、人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以及以德治国的操作层面的问...
一、科研成果 罗国杰教授 1、《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            2002年6月18日   独立完成   2、《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指导》        《光明日报》            2002年9月6日    独立完成  宋希仁教授 论文: 1.《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求是》  2002/18期 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