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大气科学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545条 . 查询时间(0.228 秒)
杨崧,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1975-1984年在中山大学念书、任教,1984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研究员、美国华人海洋大气学会会长、世界气象组织北京气候中心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SCI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联合主编。
徐伟新,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毕业于犹他大学,获大气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热带对流(犹他大学),卫星降水(马里兰大学),以及雷达气象(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团队学习工作。主要从事热带气象,中尺度动力,对流过程,以及微物理气象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极端对流、暴雨、雷电、台风等灾害天气的研究。曾主持(PI或c...
吴欢,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华海洋大气科学协会理事,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全球环境变化(GEC)组委会委员。
王东海,2013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热带气象学、数值预报等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气象组织THORPEX亚洲区域委员会委员, THORPEX中国委员会委员,《大气科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热带气象学报》、《暴雨灾害》、《气象科技进展》、《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Tropic...
覃章才博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兴趣: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能源独立-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交互效应、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负排放、生态模型开发、经济-能源-大气环境耦合模型开发等
黎伟标,男,1965年10月出生,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3-2017年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目前主要从事热带气象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极端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973项目专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20余篇。
李庆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在基准气候数据、多源资料融合、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观测及其不确定性、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和阈值、气象数据空间及时间序列分析、气象统计技术应用、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牵头研制了首个中国均一化气温数据集;
吕建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后于中国科学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深深受惠于中国科学院独有的自由、开放和严谨的学术氛围,也深深受惠于大气所历代先贤不居人后,敢为天下人先的精神。
简茂球,男,1965年11月生。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季风与海-气、陆-气相互作用、热带大气环流、区域气候变化、能量与水分循环。
樊琦,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科研方向:空气污染数值模拟、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气溶胶、中小尺度气象与降水物理。
范绍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气候环境与全球变化综合观测开放实验站站长,中国环境科学学大气环境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
崔峻、男、1974年9月出生,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先后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获得欧洲空间局颁发的金星快车杰出贡献奖...
韦骏,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兴趣;台风-海洋相互作用,数值模拟,资料同化,人工智能在气象科学的应用。
近日,我校学生参加由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国防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经竞赛专家组综合评判,我校学生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团队三等奖1队,大气科学学院教练组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变暖”似乎成了最醒目的气候标签。“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比预计快三倍”、“2007年全球最暖”、“2014-2016年全球温度三破极值”等一系列新闻让人应接不暇;科学家还模拟出地球在升温1-6℃时的情景,以及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一切都表明,地球在发烧!但如何准确量化地球表面升温,特别是一些关键区域的“升温”幅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团队的相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