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复合材料 >>>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复合材料 材料相关记录3726条 . 查询时间(1.095 秒)
程栋材,男,博士,副教授。讲授《工程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基础与专业课程,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细乳液聚合、防污防腐涂料、及复合材料研究、石英砂提纯,研究方向为温敏聚合物相变致水分子结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金属元素与二氧化硅晶格的相互作用以及复合材料基础应用。
廖庆玲,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湖北省第七批和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阮敏,女,博士、博士后,教授,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徐先锋,男,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在多色长寿命室温磷光发光材料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制备出能够发出从蓝色到绿色的多色超长室温磷光的碳化聚合物纳米点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202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院士团队等合作,针对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 CMC)精密加工及其过程监测的难题,提出并演示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成丝加工SiC CMC并通过光丝诱导等离子体荧光对飞秒激光加工过程进行监测的方法。研究结果以“Femtosecond laser filament ablated ...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杨志涌课题组与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华华课题组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优良黏附、耐水、韧性的超长发光和超稳定聚合物基室温磷光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曹菲菲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Anchoring Active Li Metal in Nutrients Transport Channel by In-Situ Formed Nucleation Sites Enabling Durable Lithium-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微...
设计合成能够根据外界刺激调整其机械性能的材料是防止其失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机械自适应聚合物仍受到诸如承载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可逆变化、成本高和缺乏多重响应性等问题的限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李承辉教授课题组利用动态配位键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双重刺激响应性的新型机械自适应材料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夏志国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玻璃熔体中粒子自稳定模型的快速合成技术,并研制出面向激光照明应用的新型高稳定性稀土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段广宇,男,汉族,1991年9月生,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散热材料
天然铀作为核裂变主要元素,在核能发电、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铀的主要来源是陆地矿石,储量大约为760万吨,即使不考虑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也仅仅只能满足有限几年内核电工业的需求。海洋中铀资源总储量约为45亿吨,开发海水提铀技术,高效富集回收海洋铀资源,有望解决天然铀匮乏这一关键问题。然而,由于海洋环境复杂、铀浓度低(~3.3 ppb),提取难度很大。近年来国际上发展出了吸附分离、光催化和电...
一种双功能空心纳米复合氧化物材料,以空心氧化硅为基体,无机金属氧化物高分散在空心氧化硅基体之中,有机基团嫁接在空心氧化硅表面上。无机金属为Co、Cu、Ni、Zn、Ag、Au、Ir、Rh、Pt、Pd、Ru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有机基团为甲基、乙基、丙基、乙烯基、氯丙基、苯基、十二烷基、十八烷基、三氟丙基、全氟癸基和五氟苯基一种或者多种。该方法合成的空心纳米复合氧化物材料,粒径为20~500nm,空心大小...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是同时具有多齿有机羧酸配体和含氮双齿配体的多孔双配体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制备步骤如下:将无机盐、有机羧酸配体及含氮配体置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在温度为120~220℃条件下,反应8~120h,自然降温后取出,经过抽滤、洗涤、干燥和焙烧,制得双配体多孔配位聚合物。其可作为敏感材料用于检测气态有机小分子的传感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容量储氢材料,主要由硼氢化物与氨气通过配位键作用组成的高容量储氢材料,其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释放氢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采用廉价易得的氨气作为高容量氢源(17.6wt%),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放氢方法。此外,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引入可显著改善此复合材料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储氢材料可在-100~600℃下释放出0.2-10equiv.H2,可应用于氢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