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博士相关记录209条 . 查询时间(0.518 秒)
杨明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京都大学能源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2004年至2005年,担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员;2005年至2017年就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0月2020年12月,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人才引...
童永彭,性别:男;研究方向:核技术;职称:教授、研究员;邮箱:yongpeng@szu.edu.cn;座机:0755-86938729。
张鸿,性别:女,职称: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基金重大、面上、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发表SCI、ISTP、EI收录论文70余篇。1962年11月生人,教授。先后获得云南大学化学专业理学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天然产物化学专业理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历任...
刘国卿,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教授,核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广东核学会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从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主要兴趣包括:1、辐射防护材料与技术;2)辐射监测技术与装备;3)辐射安全管理与核应急。
论文题目:核电厂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研究。答辩人:凌君。时间:2023年04月27日10:00。关键词:核电厂,破前漏,定性趋势分析,卷积神经网络,泄漏监测系统。
为深入贯彻科教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激发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济南研究部的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2月17日,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探测与核成像)研发中心主办、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高能所济南研究部)承办的“博士后工作研讨会”在济南研究部成功举办。高能所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梁光健、教育处副处长杨云霞、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李正伟等出席会议,包含济南研究...
2022年11月11日,第二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主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指导,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主办,江苏核电、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
罗广南,男,1964年10月生,博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氢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2年8月13日,在第二届核物理青年科学家学校的闭幕式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核谱与核性质课题组博士生王姝婧(导师为杨晓菲研究员)获得亚洲核物理联合会青年科学家优秀报告奖,同时获此奖项的还有清华大学的王轶杰博士和中科院近物所的焦韬瑜博士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教育部关于招生复试要求,我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复试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复试时间预计在4月下旬,具体安排请关注我院官网通知。参加我院博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请按以下要求做好备考及复试工作:
张少泓,男,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1989.09-1993.07,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本科;1993.09-1997.10,西安交通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导师谢仲生教授;2009.02-2009.07,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方向为裂变堆物理及数值分析方法,先进核能系统,粒子输运问题的数值模拟,商用反应堆堆芯及核燃...
朱宏博,男,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2000–2004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5–2009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天文与物理系,粒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核探测与核电子学。
郑国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11月出生。2004年至2010年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学习,获得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聚变堆设计、先进偏滤器位形和物理、运行集成模拟和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等研究。2015年任控制与信息研究室副主任,2017年任研究员和控制与信息研究室主任。ITER集成模拟专家组、CFETR总体组和IAEA偏滤器概念技术会议组成员等,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磁约束核聚...
栗再新,研究员,1972年11月出生于山西。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2003年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事聚变堆设计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聚变堆中子学、聚变中子活化和停堆剂量分析、中子基准试验等。研究成果:从事聚变中子学物理设计和模拟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几项ITER国内配套研究课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
李强,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并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参加工作,2006年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聘任为研究员。先后从事反场箍缩、电磁测量、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边沿参数测量、控制、等离子体边界识别,托卡马克装置部件研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发表和交流科研论文50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第一主研1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