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哲学 《科学》相关记录692条 . 查询时间(4.078 秒)
王妍,教授(获聘时间:2022年6月)。先后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曾在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近日,中心殷杰教授的新著《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66万余字,系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成果之一,同时也是继殷杰教授著作《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来,再次入选文库并出版的重要研究成果。
孟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德国哲学。E-mail: qiangmeng_phi@hotmail.com;qiangmengphi@gmail.com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邮编:100732。
2022年4月21日,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前沿讲座”《科学实践哲学的内在论进路》以在线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成素梅研究员主讲,讲座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蔡仲教授主持。讲座正式开始前,成素梅老师表达了对南京大学120岁生日的诚挚祝愿。
弦论等超验理论中的非经验评判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意味着当代物理学中的新研究范式,是当前科学哲学的研究热点。相关非经验评判争论常常聚焦于对作为一个理论的弦论的评判。然而,把弦论视为一个理论面临一定问题,相关非经验评判争论中的弦论更接近研究方法或进路而非一个特定的单一的理论,而且人们对于弦论的信心在特征上也与对于研究方法或进路的信心相似。将弦论等超验理论的非经验评判视为理论证实问题是一种误区,应当将弦论等...
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曾就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作出了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假设与猜想等。这些需求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科学既是最具客观性的学问,又最看重创新性。科学客观性作为文化规范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中,通常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这三个不同的范畴对科学客观性的含义予以说明。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科学的客观性决定的,科学家不能自由而随意地制作科学的事实。但是,科学客观性一直遭遇质疑与挑战,其中最着力者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它们以科学的社会建构性消解科学对象的客观性,以自然信念的多样性消解科学方...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哲学  科学  应用哲学       < 2021/8/16
在关于哲学进步问题的讨论中,科学一向是哲学的比较对象。自17世纪现代科学形成以来,科学揭示了物质世界运转规律,使人类福祉得到极大改善,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不胜枚举。相比之下,哲学界甚至对于哲学是否在进步、取得了哪些进步、进步是否过于缓慢等问题都未达成共识。为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值此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重温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意味着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三新”的考验,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
2021年5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主办的“机器人伦理1.0”学术研讨会暨平台年度规划启动仪式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敏鹏教授、哲学院副院长张霄教授、平台首席专家和研究员,以及人工智能界、计算机科学界、认知科学界、哲学界和艺术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聚焦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采取特邀报告和圆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而人工智能的哲学、逻辑、伦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全国科学学学术会议,原定于2021年8月21-22日举行,因宾馆接待问题,现提前至2021年8月16-17日(周一、周二)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举行。会议报到时间从8月15日(周日)开始。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为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访问学,博古睿中国中心学者(2020-2021)。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科技伦理、信息通信技术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和伦理研究等,现为《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
张昌盛,男,1977年出生,甘肃武山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目前为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哲学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曾在比利时鲁汶大学(KUL)哲学院、胡塞尔档案馆暨现象学与大陆哲学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现象学、自然科学现象学、意识与认知的跨学科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早期渊源主要有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和1957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2015年经过中国科学院的“科教融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院系重组建成现有规模。人文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机构之一,致力于科学与人文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人文学院瞄准...
高山,男,1971年5月出生,辽宁辽阳人,现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心灵哲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