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 3D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588 秒)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ITB)、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研究所(IBBC)和杰迈里医院等的科研人员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在生物活体中成功诱导血管再生,而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该成果近期发表在《Biofabrication》上。
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放射科专家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射线的情况下,得到了3D CT骨骼扫描影像,成为全球首创。该医院与荷兰软件公司一道,历时三年,结合CT和核磁共振的优点,使用对人体无害的MRI无线电波进行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将图像转化为CT级别影像。
3D打印出的心脏肌泵功能正常     3D打印  心脏  肌泵功能  正常       < 2020/7/1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循环研究》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在实验室中用人类细胞3D打印出了功能正常的厘米级人体心脏肌泵模型。研究人员称,这种能够发挥正常功能的心脏肌泵模型系统对于心脏病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们的成果向制造人类心脏这样的大型腔室模型迈出了关键一步。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造类人体器官组织,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此前,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曾尝试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打印心...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团队(项目名称:计算机辅助肝切除手术手术导航系统)完成了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吲哚菁绿)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AR)导航下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数字智能化肝脏外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Digital and intelligent liver surgery in the new era: Prosp...
英国国家航天局出资100万英镑,资助一款基于星系观测技术的先进便携式3D医疗X射线设备项目。该小型化、便携式设备具备联网功能,可使医生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现场扫描,将使医生能更全面观察疑似有肿瘤生长的部位,提高诊断效率。该项目由英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倡议于2018年6月启动。为迎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70周年,应对长期健康管理挑战,项目要求创新者竞标400万英镑,将最初为太空设计的技术...
2018年12月29日,在西京医院麻醉科和骨科手术室配合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孟国林、赵广跃专家团队、联合烧伤外科谢松涛专家团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腓骨远端(外踝)假体治疗创伤性外踝缺如手术。63岁的患者王晨(化名)来自河南省,工作时意外严重创伤,造成左胫骨开放骨折、左腓骨远端(外踝)以及左小腿远端外侧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左腓骨远端(外踝)骨性组织丢失已无法修复,正常行走功能严重受限。以往类...
由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研制出生物3D打印装备。该团队研发出软组织缺损扫描与原位打印系统(图1),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在动物活体原位打印研究中显示出良好修复效果,在组织缺损、急救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开发出集单细胞打印、生物反应器等多模块一体化的细胞生物3D打印装备(图2)。通过“边打印边培养”创新方式,有效提高打印细胞活性,保证细胞自...
近日,由附属医院副院长程树杰主持的高精度、透明、全彩、3D打印肝脏模型的课题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了让中国广大的肝癌患者在进行复杂手术时能有一个用得起的高精度、包含全信息的3D打印模型,在河北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申世刚,附属医院院长张海松的大力支持下,程树杰副院长主持了高精度、透明、全彩、3D打印肝脏模型的课题攻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保证亚毫米精度的前提下,使...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首次提出“液态金属悬浮3D打印”的概念和方法,可在室温下快速制造具有任意复杂形状和结构的三维柔性金属可变形体,并用于组装立体可拉伸电子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在题为Suspension 3D Printing of Liquid Metal into Self-heali...
近日,Creaform(形创中国)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医疗3D数字化国际联合实验室”签约起航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楼隆重举行。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与此同时,联合实验室分别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长征医院、沪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相关医...
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官网报道,该校亨利·萨穆埃利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设计出一种新的3D打印方法,可以打印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小的复杂微观物体,或将在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期刊网络版上。
2014年9月30日记者获悉,中国生物3D打印技术获得突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人类肝脏单元、脂肪组织等。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的细胞存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能够存活长达四个月之久。国际期刊《Biomaterials》称该团队的工作处于生物3D打印领域的最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8月19日宣布,我国完成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枢椎椎体置换手术,目前,该患者已经康复出院。此举为肿瘤切除后的颈椎结构重建开辟出一条崭新途径。据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介绍,此次手术的患者12岁,患有尤文氏肉瘤,癌变部位位于枢椎,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脊髓损伤,以致呼吸骤停。尤文氏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结合放化疗,其中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切除肿...
近日,由刘静研究员领导的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小组报道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可植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器件体内3D打印成型技术。研究文章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系列期刊《科学报告》上。
国内首台高速3D内窥OCT影像系统日前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成功问世。该设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